通讯员 张胜利
【农村金融时报】
洮南市位于吉林省科尔沁草原中部,盐碱地偏多,贫瘠的土壤条件和干旱的气候使当地的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制约了当地农民致富的脚步。
如何破解这道难题,农业银行吉林洮南市支行心系“三农”,肩负大行担当,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大雪”节气当天,农业银行洮南市支行工作人员驱车赶往40公里外的二龙乡二龙村,通过与该村书记、村主任促膝攀谈得知,二龙村耕地2800晌,盐碱地改造水田已经达到1000余晌,目前已有68户农户与农行建立了信贷关系,贷款余额由原来的几十万元扩大到现在的500多万元。
近年来,随着农行的信贷投入增加,百姓也逐步认识到了水田稻米给他们带来的可观的收入。如今,洮南市水田改造已经通过了国家立项,其中品牌认证200余项全部合格,弱碱性大米品牌正在申请中,洮南市打造成弱碱大米粮仓,塑造成东北特色的地理标识未来可期。
为了给老百姓吃一颗定心丸,2021年10月,该支行工作人员对全市逐个乡镇逐村逐户走访调查,了解2022年的贷款需求,及早开展农户信息建档等前期准备,完善线上c3系统贷款发放流程,并预计二龙乡明年贷款需求将达到2000万元以上。
万宝乡复盛村的赵龙常年生产粉条,贷款需求较大。从2016年在农业银行洮南市支行申请贷款50万元,到2022年申请贷款60万元,如今企业年销售量达1000多万吨,产品远销东北及内蒙古等地超市,并解决了全村30多人就业问题。
农业银行洮南市支行以“惠农e贷”等产品为抓手,帮老百姓下载掌银,激活电子医保凭证,在掌上银行帮老百姓代缴医保,办理代理保险、基金、定期存款等业务,让农行的金融产品根植在百姓的心坎上。
同时,为了增强行业竞争力,该支行推进总行数字化、智能化营销理念落地实施,他们调整客户结构,把大部分粮农客户作为他们的服务首选。截至目前,该支行代缴医保3.5万笔,客户经理足迹遍布了全市221个村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