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编辑部
【农村金融时报】
亲爱的读者,新年的第一次见面,你是否感觉到手中的这份报纸变得更靓丽了?
没错,从2022年开始,我们将以全彩的方式呈现农村金融的璀璨世界,以此开启我们相伴的第11个年头。
相信一定有不少朋友感到好奇,在这样一个媒体新业态层出不穷,传播方式剧烈变革,唱衰纸媒声音不断的年代,为何一张聚焦于农村金融细分领域的报纸却要继续增加投入,做出如此大的改变呢?
这份勇气和这样的决定,源自10年来我们和农金人一路同行的感悟。
在金融行业里,农村金融是很独特的存在。农村金融机构往往体量不大,但肩负的责任很重;开展的业务单笔金额很小,但意义重大;每天的工作很基础,但关乎的却是“三农”这个基本盘。
在繁华的商业中心,很难见到农金人的身影,但只要去农村,就会发现高山、海岛、戈壁、沙漠,不管环境如何艰苦,只要有金融服务的需求,他们都在;在大型商务活动的谈判桌上,很难见到他们的身影,但只要去农村,就能看到穿着“红马甲”,开着流动银行车,带着移动机具走村串户的贴心人;在抢眼球的财经新闻动态中,很难见到他们的身影,但只要去农村,就一定能感受到农金人日复一日默默耕耘,“做小、做土、做散”从不停息。
农金人对“三农”的感情、对主业的坚持、对责任的重视,时时刻刻感染着我们。作为农村金融领域的主流媒体,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行动支持他们、陪伴他们?为此,农村金融时报大胆改革,用全彩版面来呈现农村金融的精彩时刻。
我们相信,在“十四五”宏伟蓝图的指引下,在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的大舞台上,一定会有更多令人振奋的改革需要被见证、一定会有更多惊艳的创新举措需要被记录、一定会有更多动人的故事需要被讲述。
为了更好地搭建农村金融领域互动交流的平台,除了每周12个版面的彩色报纸,我们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强国号也将采取更多的融媒体传播方式传递最及时的资讯、展现最鲜活的动态,与农金人同行、为农金人服务。
新的篇章已经开启,农村金融的多彩未来就在眼前,我们已经拿起纸笔,准备出发,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