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12月27日 > 总第518期 > B2 > 新闻内容
永安农商银行 擦亮绿色金融鲜明底色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陈衍水 通讯员 余军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福建永安农商银行结合永安资源禀赋,创新推出以“福系列”为代表的绿色信贷产品,促进农村地区的土地、资产、资源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良好局面。

截至目前,该行每年单列绿色信贷规模5亿元,累计发放绿色信贷超6400户,金额近5亿元,占所有贷款超11%,实现绿色信贷利率优惠20个BP以上。

盘活土地资源

金融活水润泽农业

“种植苗木的时节最缺钱,化肥、农药再加上工人工钱,缺口将近5万元。以前都是先赊后还,要算利息,现在用‘福田贷’贷款,随用随借随还,5万元一年能省几千元利息。”北美冬青苗木种植户肖文忠说。

针对普遍存在的农民因缺乏有效抵押担保物,导致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永安农商银行创新推出拳头产品“福田贷”,农民可以用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物,有效盘活农民手中最重要的资产——土地。

以“福田贷”为载体,该行加大信贷投入,大力支持当地有机蔬菜、特色闽笋、高优玉米、绿色水果和现代烟草等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引导绿色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启动一场变“土”为“金”的农户小额信贷实践。

自2018年推出升级版“福田贷”产品以来,永安农商银行授信农户超1.2万户,授信金额超5.7亿元,农户减少利息支出超4200万元,促进农户增收近4.3亿元,农户受益覆盖面高达23%。

激活林业要素

助推青山变成金山

眼下,永安竹山雨雾缭绕,空气湿冷,永安市西洋镇三畲村的村民许顺启正在自家的竹林里忙碌。“这10万元贷款,解决了我家60多亩竹林下肥的资金问题。”最近,许顺启以手中的“林票”为质押在永安农商银行获得了10万元贷款。

据悉,“林票贷”贷款利率仅为普通林权抵押贷款利率水平的68%,以贷款10万元为例,每年可节省利息2670余元,真正做到为林业改革服务,让利于民。

近年来,永安农商银行坚持将深化林权要素市场配置改革和林业金融服务创新有机结合,以“林权”“生态公益林收益权”“林票”“碳票”等为着力点,深化与林业局、国有林场等林业单位密切配合,创新推出“福林贷”“福益贷”“林票贷”“碳票贷”等产品,鼓励村集体、林农开展植树造林、竹山改造等,推动林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

目前,该行累计发放“福林贷”近1700户、金额1.46亿元;“福益贷”4户,金额160万元;林票贷31户、金额近300万元。

引导低碳转型

推动园区绿色升级

“这300万元的贷款真是雪中送炭,设备升级和技术升级能落实到位,让我们的产量和质量都能有很大的提高。”永安市华福竹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礼华感慨万千地说道。

据介绍,该公司原先单纯依靠人工和半自动设备操作的经营模式耗费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能耗,企业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要,于是刘礼华决定投资技术改造项目,但资金问题却让他犯了难。

了解到企业的资金需求后,永安农商银行第一时间为其提供贷款帮助,支持该企业引进全套的竹制品加工自动设备,助力企业在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进一步降低生产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推动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同时,该行以园区绿色环保型企业的“碳排放权”和“排污权”作为质押物,创新推出“碳排放权”和“排污权”质押贷款,支持企业节能减排、技改升级等绿色用途;探索“特许经营权”“农村集体资产股权”“知识产权”等质押贷款新模式,不断拓展绿色信贷质押范围。目前,该行已试点发放“排污权”质押贷款1户、金额150万元。

深化多社融合

凝聚绿色发展合力

近期,永安市安砂镇曹田村村民谢琴凭着自己正在经营的商霖家庭农场,成功在永安农商银行拿到了30万元贷款。

“真没想到,都不用自己去找担保人,就有现成的公司为我提供办证担保,也能在永安农商银行办到贷款。”谈起“乡村振兴·新农直通贷”,谢琴喜笑颜开。

“乡村振兴·新农直通贷”是永安农商银行深入推进多社融合服务模式,与省农担公司开展合作,创新推出的免担保、免抵押、利率更优惠的金融信贷产品,可以有效解决农户担保和抵押难题。

除此之外,永安农商银行还先后与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合作联社、市国有林场、三明国有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和长效沟通机制,充分发挥各方资源及渠道优势,在党建共建、资金结算、授信融资、信息共享、渠道融合等方面开展合作,在助力乡村振兴、夯实基层党建、发展普惠金融、有效防控风险等方面共同发力,深入推进“多社融合”进程,服务乡村振兴。

目前,该行与三明国有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开展批量担保业务6000多户、金额近4亿元;与市供销合作联社合作发放“福笋贷”27户、金额630万元。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