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12月27日 > 总第518期 > B6 > 新闻内容
广西农信 改革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韦秋莹

【农村金融时报】

日前,记者从“广西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广西农信守定位、强管理、提质效,将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统筹推进改革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呈现出四个“新”特点。

一是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广西农信资产总额在全区银行业中率先突破万亿元,截至今年11月末,资产总额10856亿元、存款余额8987亿元、贷款余额6967亿元、涉农贷款余额4339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85亿元,分别占全区银行业的22%、25%、18%、40%、34%,今年前11个月实现拨备前利润165亿元,持续排名全区银行业第1位。

二是深化改革取得新进展。目前,广西农信在全区共有91家县级农信社,其中,农村商业银行53家、农村合作银行10家、农村信用联社28家。同时,广西农信在法人治理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全面推进股权登记托管,托管股权245.38亿股,平均确权比例达98.27%,排名全国农信社前列。此外,广西农信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建设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员工本科以上学历占比由2018年的59%提升至68%。

三是普惠金融开拓新局面。广西农信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建成了自治区、市、县、乡(镇)、村(街道)五级全覆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据了解,广西农信共有营业网点2333个,占全区银行银行业的38%,其中下沉县域、乡镇、村屯的营业网点1972个,占网点总数的84.52%,同时还设立金融便民服务点13055个、农村金融服务站2687个,是广西网点最多、服务网络最广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四是服务质效实现新提升。广西农信坚守市场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推进科技赋能、提升创新能力,同时积极落实财政金融联动惠企政策,今年前11个月累计投放“桂惠贷”591亿元,惠及市场主体4.93万户,排名全区银行业第1位。广西农信还创新推出“电商+金融”精准帮扶模式,建成“利农商城”电商服务平台,累计助力销售2.52亿元农产品。

“深化农信社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不断完善经营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广西农信副主任梁定基表示。

据梁定基介绍,下一步,广西农信将在五个方面发力,持续深化改革:

一是聚焦主责主业。坚决支农支小支微支实,服务县域经济,持续增加农村和县域金融供给,把农信社办成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地方金融的排头兵、普惠金融的领头羊。

二是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统一起来,理顺党委和“三会一层”等治理主体的关系,形成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完善党委与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为农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进一步规范股东股权管理,实施股东义务告知与承诺机制。

三是加强内部控制及管理。建立党委会参与重大事项决策把关机制,将党委会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决策重大事项的前置程序。建立健全董事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监事会履行监督、经营管理层严格执行的责任落实机制。

四是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把防范风险摆在经营管理的首位,强化各类风险的识别、评估、预警、控制或缓释,建立业务发展与资本实力、风险防控能力相匹配的稳健发展长效机制。

五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扎实推进人事、用工、薪酬“三项制度”改革,逐步完善人才“选、用、育、留”机制,着力提升人才素质、优化队伍结构、构建成长机制、激发组织活力,打造一支“勇于求变、敢于求新、善于求质,清正、清廉、清明”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