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12月27日 > 总第518期 > A1 > 新闻内容
福建金融业 探寻绿水青山间的“黄金路”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陈衍水

【农村金融时报】

多山多水多绿,天蓝海阔岸长,是福建的一大特色。行走在八闽大地,随处可见林木葱郁、潺潺溪流、绿意盎然……在众人眼里,这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在福建省金融行业看来,这里是一座价值连城的“绿色银行”。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福建启动三明市、南平市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在省级层面成立了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推动两地改革成果显著,有力带动全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

“福林贷、惠林卡、武夷山水绿金贷、林票质押贷、林业碳汇贷、绿色转型贷、农兴宝”等一系列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信贷产品不断涌现;“绿色金融服务中心、绿色金融事业部、绿色支行”等绿色金融专营机构相继成立;“绿色标识认证、绿色信贷审批授信、绿色信贷差别化利率定价”等绿色信贷管理机制逐步建立。

福建绿色金融改革让金融活水奔涌在八闽绿水青山间,一条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和产业绿色转型的新路径逐渐清晰。

图为银行工作人员到茶园宣传信贷产品。

初冬时节,记者跟随绿色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大型全媒体调研采访行走进三明、南平等地,探寻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生机勃发。

让资源变资金

开启绿水青山致富门

“林改前,森林资源难以变现,我们林农融资难。林改后,林票可以质押,能从银行贷到款,手上的森林资源盘活了,了却了我们林农的一件大难事。”三明市沙县区白溪口村村民杨孙忠开心地说。

杨孙忠主要从事种植、培育林木等产业,由于林木从种植到采伐需要20年左右的生长期,资金投入无法及时变现。兴业银行三明分行创设绿色金融产品,以林票质押向杨孙忠发放149万元贷款,支持其购买苗木扩大生产,此笔贷款也成为全国落地的首笔林票质押贷款。

“森林的生态价值显而易见,但要体现其经济价值,必须通过转化。”三明市金融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三明围绕林权盘活林业资产,推进林票改革,进一步明确林票是合作共有林权份额化、价值化,制发的具有收益权的凭证,赋予交易、质押、兑现等权能。截至目前,三明已在全市建立试点村163个,制发林票1.12亿元,惠及村民1.4万余户、近6万人,创新推出“金林贷”“林融贷”“惠林贷”等系列产品,为林票推广提供配套信贷资金支持。

要激活沉睡的自然资源,打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的转化尤为关键。记者在南平顺昌采访发现,“森林生态银行”同样是一种不错的解决方案。2018年12月3日,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营业窗口对外试营业,为林农、合作社等林业经营主体办理林权评估收储、办理抵押贷款、林权转让变更等手续。

“森林生态银行”运营主体——顺昌县国有林场总经理詹旋常告诉记者,“森林生态银行”并非实体银行,而是借鉴银行“存取”理念,通过搭建生态资源金融服务平台,让自然资源“变现”,实现森林增绿、林农增收。

为让资源变成资金,福建金融机构不断创新机制和服务模式,深入接触“一座山”“一片叶”“一根竹”“一瓶水”等生态资源,为老百姓打通了一条不砍树,不伐木,守着绿水青山的致富之路。

从污染到环保

助力产业绿色转型路

福建尤溪经济开发区城南园的入驻企业以轻纺高新产业、高端装备为主,由于该园区目前尚未实现集中供热,已经入住的用热企业通过自备锅炉来满足热负荷需求,能耗和污染较大,迫切需要推进集中供热。

“通过集中供热,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节约大量煤炭资源,废气达到天然气排放标准,废水、废渣可实现绿色循环利用,能有力推动园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福建富瑞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发添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因为兴业银行快速并利率优惠的贷款支持,让项目建设开足马力,很快就能投入使用。

据介绍,兴业银行与福建省工信厅、省内各级财政部门联合推出技改融资项目,支持企业技改升级。富瑞热电公司作为该项产品重点扶持对象,兴业银行在审批时效及担保方式上满足客户需求,审批金额1.6亿元。同时引导企业申请绿色项目认证,享受财政奖补资金。

为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引导企业绿色升级,三明市政府出台绿色企业及绿色项目评价认定办法,建成三明市绿色认证服务平台,利用财政金融改革试点奖补资金,引导企业进行绿色认证,引导银行机构提供更多绿色信贷支持。目前,三明市通过认证的绿色企业63家,绿色项目9个,全市绿色贷款余额183.35亿元,比年初增长50.27%。

在南平,南平银保监分局联合财政局出台财政金融支持绿色金融改革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政银保担”风险分担机制。南平银保监分局副局长唐凌告诉记者,通过这个风险分担机制,设立了规模2亿元的绿色金融资金池,建立绿色项目库,鼓励银行机构发放绿色优惠贷款、保险机构创新绿色项目贷款保证保险、担保公司提供增信担保措施,发挥财政资金的增信和撬动作用。

截至目前,南平市已通过绿色认证的绿色企业97家、绿色项目9个,辖区机构对接发放财政绿色金融资金池担保贷款21笔,金额2.05亿元,利率下浮100-165个BP。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