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飞
【农村金融时报】
日前,湖南银保监局批复同意耒阳农商银行定向募集股份1.3亿股;同意衡阳弘湘国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股东资格,向该行入股1亿股,占此次定向募股后股本的19.83%;同意湖南湘江新区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资格,向该行入股3000万股,占此次定向募股后股本的5.95%。
另据记者了解,耒阳农商银行本次定向发行价格为1元/股。认购方在认购新股份同时,需另行支付0.95元/股用于购买不良资产。
近期,还有多家农商银行获监管部门批准定向募集股份,通过梳理这些募集股份说明书,记者发现,多数农商银行在定向募集新股的同时,均采用搭售的方式批量化处理不良资产。
近年来,随着农信系统改革力度不断加大、范围不断拓宽,农信系统资产质量问题越发受到关注,这也成为很多农信机构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不良资产严重影响了农信系统的盈利能力、支农水平和生存发展,亦成为制约农信社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一大因素。
因此,处置好不良资产已成为业界对农信系统改革的明确要求。据记者采访了解到,定向搭售是农商银行处置不良资产比较靠后的选项,如果能够顺利采用清收和司法拍卖等处置方式,农商银行一般不会采用定向搭售的处置方式。
清收不良 责任到人
“我行在改制前,信贷资产不良率就保持比较低的水平。这是因为我行一直坚持贷款终身负责制,对不良贷款责任人未清收完毕者,不得办理外调手续,不允许辞职。即便退休员工也要负责追讨不良贷款。除了对曾经的扶贫小额贷款采用过核销外,我行基本不对不良贷款进行核销。”甘肃一家农商银行行长对记者说。
他认为,农信系统出现的不良贷款有一部分存在内外勾结的现象,只有严格落实责任者,才能确保不良贷款实现清收。
南京审计大学金融风险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小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信系统应充分整合地方政府、司法部门、贷款申请人上级单位、主管部门、贷款责任人等多方力量清收不良贷款。
她认为,在农信系统清收不良贷款过程中,涉及公职人员时,地方政府应起到协调帮助作用,明确各单位责权,清收处置历史债务。
东北一家农商银行在清收不良贷款过程中大力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取得较好效果。该行依托省联社搭建的银政合作平台,利用当地政府出台的《农商银行不良贷款政策》促进清收,推动基层政府和职能部门走到清收前台,处理历史遗留不良贷款。
当地政府也意识到打造诚信环境的重要性,把清收不良作为全县重点工作之一。针对在农信系统过去比较严重的借名垒户贷款问题,当地政府明确清收四项原则:谁签协议、谁借款,谁承担还款义务;垒大户达到一定额度不还的,按骗取贷款向法院起诉;信贷员违规发放贷款的,按违法发放贷款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借款人拒不还款的,列入失信黑名单,予以信用惩戒。由于有这些明确的原则,该行先后解除102名内部违规人员的劳动合同,62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清收回了大量贷款。
对于公职人员欠款,当地政府先后对超过102名公职人员实行“三停五不”(即:停岗、停职、停薪;不提拔、不调动、不评先、不加薪、不晋级)处理措施。对已停职仍不还款的人员,由该行依法起诉,法院强制执行其财产。
按照该行与农民签订的借款合同约定,贷款逾期不还,银行可以从农民领取政府补贴的账户中划扣资金用于偿还贷款。
当地有关部门还对赖债人员采取严厉的惩戒措施:限制出国、房屋买卖、机动车辆落籍转籍、申请宅基地、直补资金更名、办理工商及税务登记、贷款汽车年审、招投标等。财政局对有欠款的农户一律停止直补资金更名手续。
通过挖掘资源,当地政府还将林木采伐指标全部交给这家农商银行,再由该行审批给有不良贷款的林木持有人,用出售林木款偿还贷款。
除此之外 ,“泥草房改造补助资金”“村级债务返还款”等补助性资金,也全部优先用于偿还农商银行的不良贷款。
熟悉流程 做好司法拍卖
近期,位于福建省某县一户住宅以起拍价164万元成交。从标的物介绍、拍卖流程、竞买需知等方面,确实看不出它与其他被拍卖商品有什么不同。
它是当地法院拍卖的一处农商银行的抵押资产,由于贷款企业不能正常偿还贷款,该行通过司法保全、诉讼、拍卖等程序,将此处房产变现,以偿还贷款。
在拍卖前该农商银行几乎全员参与、协调、寻找潜在接盘者。在拍卖阶段,全员通过手机朋友圈等渠道介绍该处房产,以促进该处房产成交。
杨小玲认为,通过司法拍卖理论上能化解部分不良贷款,但现实执行中难度较大,即使农商银行胜诉,也存在落实难问题。这就需要公、检、法等部门的强制执行。
同时司法拍卖涉及部门和环节较为复杂,资产处置周期较长,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不良贷款清收进程,需要农信系统培养熟悉全部流程的工作人员。
定向增发 调研为先
一家近期刚刚完成定向增发的农商银行行长告诉记者:“我行对定向增发对象有严格的审核标准,在准备定向增发前,就对政府推荐的定向增发对象展开深入调研,并将情况及时向省联社汇报。调研内容包括:拟定向增发企业的总体实力、知名度、已投资项目、公司经营业绩及投资范围等。”
杨小玲认为,农信系统通过定向增发搭售不良资产时,应严格筛选定增对象,以确保新股东对农信系统支农支小理念的认可。
她认为,定向增发搭售不良资产,可以补充资本、化解不良资产,目前定增对象多为国企和地方龙头企业。现阶段,监管部门对农商银行支农支小规模都有要求,新股东在定增之前要充分了解农商银行支农支小文化。后续最重要是在符合监管要求的情况下,提高农商银行经营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
近日,银保监会召开的党委(扩大)会议强调,要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持续整治影子银行业务,加快推动高风险金融机构化解风险,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要持续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金融机构体系,不断提升金融体系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
众多农信系统人士均表示,未来,农信系统必须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不良资产质量优劣是农信改革成效的一面镜子。农信系统应创新思维、探索工作方式、依托各方力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在发展中实现新跨越,不良资产质量才能有所好转,农信系统才能稳步健康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