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境 娄庆波
【农村金融时报】
服务“三农”、支持小微企业是农商银行的宗旨和使命,也是农商银行的战略和定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农村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新市场加速涌现,为农商银行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当前,农商银行必须坚守市场战略定位,围绕“三农”、小微深耕细作,高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突出支农支小战略定位
农商银行应从如下几方面突出支农支小战略定位:
一是以落实监管部门坚守定位的六项核心指标为要求,组建小微、“三农”专营机构,按比例逐年配足配强客户经理队伍,健全完善硬制度硬考核,强力引导信贷资金由虚向实、由大向小,实现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高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二是围绕省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有关要求,逐条细化金融服务五个振兴的任务和责任清单,大力实施金融支农支小提升、金融服务全覆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等工程,精准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
三是强力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农商银行应对照《省级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名单》《省级知名农业品牌目录》等,出台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指导意见,建立其上下游产业“项目库”和企业“白名单”,量身实施资源优先、费率优惠,保障满足整个产业链及各个环节的资金需求,推动打造“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
全力拓展营销渠道
农商银行应从如下几方面拓展营销渠道:
一是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农商银行应深入开展“党建+金融”,制定银政交叉挂职等管理办法,通过支行行长到乡党委政府挂职、客户经理到村部挂职,深化银税、银担、银保、银商等对接方式,拓展服务合作渠道,做全做实做透农村金融市场。
二是强化科技力量支撑。农商银行应与省市县三级政府大数据信息平台实现对接共享,及早建立运用智慧营销、网格化管理、客户数据分析等系统,研发手持移动营销设备,并将辖区所有行政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城市社区客户金融需求及有关信息上线导入,根据客户评级、额度测算、利率定价,实现客群细分、批量无感授信和现场办贷。
三是扎实践行普惠金融。农商银行应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的“场景+信贷”金融服务模式,推广例如“金燕e购”网上商城、“金燕e家”020社区、“金燕e付”、金燕驿站等线上线下融合的金融服务平台,持续优化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渠道建设,推进农村移动支付便民服务工程和社区银行建设,建立高效的客户覆盖模式,多维度提高服务便利度。
创新产品契合多元化需求
农商银行应从如下几方面创新金融产品,契合客户多元化需求:
一是建立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农商银行应成立产品与服务创新委员会,搭建产品创新平台,上线产品管理系统,定期开展创新成果评比。
二是数字金融产品。农商银行应以信用、线上、数据、产业链为方向,开发并上线富农类、经营类、消费类等“金燕”系列产品,实现农户贷款“一站式”、小微企业贷款“工厂式”、产业贷款“链条式”服务。
三是全面激活农村各类资源。农商银行应加快助推农村“三资”管理数字化,全面上线农村集体经济数字管理系统,积极开办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住房和运输工具、订单、仓单等抵质押贷款,探索推广基础设施收费权、特许经营权等担保创新类业务,使农村生产要素得到充分激活。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农商银行应从如下几方面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一是树立绿色金融发展理念。农商银行应强化绿色金融管理,制定绿色金融发展规划,把“双碳”目标和绿色经济转型的政策内涵融入年度信贷指导意见,并突出绿色信贷考核指标,通过考核指挥,在全省形成“投向绿色、授信绿色、产品绿色、渠道绿色、服务绿色”的发展思路。
二是建立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农商银行应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快推进绿色信贷抵押担保方式创新,探索开展节能环保项目特许经营权、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收益权和环境权益担保业务,以及节能服务商、节能减排设备供应链融资等新融资模式的创新,与环保、发改、农业等部门实现绿色信息动态共享,提升绿色金融服务契合度,引导经济向绿色转型。
三是按照“有扶有控、有保有压”的原则,建立绿色信贷专业化管理体系,实施新增贷款环保一票否决制,将碳表现、碳定价纳入授信全流程,对不符合绿色低碳的项目坚决不予支持,存量贷款逐步压缩、直至退出;对符合绿色低碳的项目,增加授信额度,实施利率优惠,着力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村信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