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12月13日 > 总第516期 > A5 > 新闻内容
邮储银行平凉市分行 推动乡村振兴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肖瑛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以来,邮储银行甘肃平凉市分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乡村建设行动和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县域农村普惠和消费金融服务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助力苹果走出国门

静宁县惠民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平建是一名老党员,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2013年以前,他主要从事小规模苹果收购与销售。为了让果农辛苦一年种植的苹果能够卖个好价钱,他萌生了修建果库的想法。

2013年,他花光所有的积蓄修建了10孔果库。但随着苹果收购销售旺季的到来,资金短缺成了摆在他眼前的最大难题。正在他一筹莫展之际,邮储银行平凉市分行工作人员在村里宣传,他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邮储银行申请了贷款。该分行工作人员在调查了解情况后,很快就为他办理了200万元的贷款。

“没想到能这么顺利贷到款,且发放及时,真是让我很意外。”张平建感慨地说。

在邮储银行的支持下,张平建陆续修建了23孔果库。同时,为解决静宁、天水等周边地区苹果纸箱、框子等需求,他还在2018年成立了塑料框加工厂。如今,张平建的产业规模较刚起步时扩大了一倍,收入利润实现了翻番,产品已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并出口澳大利亚、尼泊尔、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贷”动红牛养殖

近两年来,崇信县的红牛养殖产业被政府列为重点支持产业。崇信县锦屏镇薛家湾村的朱海萍从事红牛养殖行业多年。2017年,她养殖的20多头红牛没能及时销售,资金无法回笼,加之草料费用持续上涨,资金的短缺成了朱海萍最头疼的事。

恰逢邮储银行平凉市分行进村入户宣传“信用村”建设,工作人员向她推荐了邮储银行“信用村”贷款。经过调查后,仅用一天的时间,就为她办理完成了10万元的信用贷款。

“村子成了‘信用村’,自己不需要抵押就拿到了贷款,客户经理还上门服务,让我感受到了‘零距离’的金融服务。”朱海萍说。现在,朱海萍的红牛存栏量达到了170头。从几年前的刚刚解决温饱,到现在的收入颇丰,朱海萍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邮储银行平凉市分行还通过银行基层党支部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共建、共进、共享”,形成“党建搭台、联建共创”信用村镇模式,着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截至10月末,该分行累计建成“信用村”264个,累计发放“信用村”贷款734笔、5340余万元。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