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12月13日 > 总第516期 > A3 > 新闻内容
郑商所 探索服务乡村振兴新举措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田耿文

【农村金融时报】

12月5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王晓明在第17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农产品论坛上表示,期货服务“三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赋予期货市场的新课题,是期货市场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

2004年以来,在聚焦“三农”的18个中央一号文件中,有17个均提到了期货市场。“长期以来,郑商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将凝聚期货力量、服务‘三农’、支持乡村振兴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王晓明表示,郑商所着力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持续探索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举措;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格局。

在全力保障市场平稳运行方面,当前,影响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的不确定因素较多,郑商所主动服务国家宏观调控,切实履行一线监管职责,坚决抑制过度投机,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郑商所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有关决策部署,毫不松懈,严监管、防风险、促稳定;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预研预判,防范化解市场风险;配合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农业稳产保供工作,为实体经济发展贡献期货力量。”王晓明介绍。

在涉农品种工具体系方面,目前,郑商所已上市23个期货品种和6个期权品种,其中涉农期货品种15个,期权3个,覆盖粮、棉、油、糖、果及农资领域。据了解,郑商所将继续坚持以农业产业链需求为导向,加快推动鸡肉期货上市,深化马铃薯、葵花籽、大蒜等脱贫地区特色品种研发,持续扩大期货市场服务农业产业发展覆盖面。

在期货服务“三农”成效方面,在涉农期货品种的功能评估中,郑商所有71%的品种套期保值效率超过90%,86%的品种期现货价格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为涉农企业及农户利用期货工具、参考期货价格等提供了良好条件。

比如,苹果期货顺利运行,有效改善了苹果现货市场信息不透明,农民议价能力弱的情况,在解决苹果产业因灾减产、同果不同价、丰年难丰收等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保险+期货”在试点过程中,试点项目和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服务“三农”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数据显示,近5年来,郑商所累计支持开展“保险+期货”试点项目105个,涉及棉花、白糖、苹果、红枣四个品种;项目覆盖43个原国家级贫困县,惠及15.4万农户。为当地农户应对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实现稳定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积极助力了边远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此外,为凝聚多方力量,郑商所还着力强化市场培育。今年以来,郑商所已分别联合陕西延安市、河南桐柏县、甘肃静宁县等,开展“期货服务乡村振兴论坛”系列活动四场,逐渐形成了郑商所、地方政府、保险、银行等单位跨界合作,共同服务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

王晓明还表示,为更好发挥期货市场功能作用,郑商所将持续优化产业基地建设,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市场服务格局。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