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扣“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十六字工作方针,积极推动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区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障现代化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实现全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扩大受益面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全民
2021年三季度,广西壮族自治区基本医保参保5232.56万人,完成全年参保指标5249万人的99.69%;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523.74亿元,总支出490.01亿元,基金运行安全平稳,基本实现全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险。
一、居民医保财政补助逐年增加。居民医保财政补助从2020年的550元/人,增加到2021年的580元/人,补助增幅达5.4%。全区基本医保参保人数逐年增加,连续三年稳定在97%以上,提前完成国家规定目标,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构建起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保障体系。
二、打通医保结算“最后一公里”。为了实现农村患者“小病就医不出村”的目标,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构建起高效、便捷的村级医保服务机制,在全区14268个行政村部署了14887台“村医通”设备,截至2021年10月底,村卫生室通过“村医通”累计直接结算1951.72万人次,结算医疗费用6.12亿元,医保报销金额4.35亿元。
三、推进医保公共服务区域一体化。去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首创了北钦防一体化就医结算模式,首开医保领域一体化先河,今年将一体化范围扩大至玉林、崇左等北部湾经济区内城市,五市参保人员在一体化范围内跨地区就医,无需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直接结算,享受与参保地同等医保待遇,实现就医结算、医保待遇、经办服务“三个同城化”,惠及两个险种参保人群1481.17万人,就医范围扩大至3358家定点医药机构,实现五大医疗服务类别全覆盖,打破了医疗资源有限、人员流动受限、医疗行业合作局限“三个壁垒”,有效改善了营商环境。截至今年10月底,一体化区域内跨市就医累计结算14.89万人次,其中异地住院及门诊特殊慢性病共结算5.35万人次,结算医疗总费用合计4.7亿元,医保报销金额合计2.71亿元。同时,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医保在职转退休、门诊特殊慢性病待遇资格认定、新生儿参保登记与待遇保障联办服务等政务服务事项也纳入一体化范围,实施“跨城通办、就近可办、零差别办理”。
四、持续优化医保便民、惠民服务。为增强医保基金的保障功能,提升基金的使用效率,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持续实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工作,目前全区已有56.98万参保人授权绑定80.85万名家属,通过共济结算657.51万人次,结算医疗费用14.11亿元。全区15320家定点医药机构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截至10月底全区异地就医结算人次累计达2737.05万人次,结算金额364.22亿元。为了建立起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经办机制,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通过统一招标、系统融合、建立异地周转金制度、开展联合监管等机制,实现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经办管理全流程的“八统一”。
五、做好新冠肺炎疫苗费用保障。截至10月底,全区累计上解医保基金用于疫苗等费用58.50亿元,其中拨付疫苗及接种费用47.01亿元,集采检测试剂由13.08元/人份降至5.38元/人份,下降58.86%,达到全国最低价。广西的疫苗保障工作进度排在全国前列,在全国工作调度会上得到国家医保局的肯定。
六、完善基金监管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为了切实守好人民群众的“救命钱”,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通过医疗乱象专项治理、实施清零行动、推进“三假”专项整治等系列措施,坚决维护医保基金安全。今年以来,全区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11968家,查处4380家,其中暂停服务协议192家,终止服务协议15家,移交纪检监察机关13家,移交司法机关4家,处理违法违规个人212人,追回或拒付资金共计7.51亿余元。
改革创新
让人民群众健康有“医靠”
一、 全国率先整区(省)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为了进一步降低虚高药价,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通过药品带量采购的325个药品和8类医用耗材平均降价超过60%,冠脉支架价格从“万元以上”进入“百元时代”,年可减少群众就医负担近54亿元。降幅最大的乙肝用药恩替卡韦集采后从每片12.1元直降到0.27元,人均用药负担从4300元/年直降到97元/年,使患病群众的获得感显著增强。为了介绍推广相关工作经验,国家医保局在广西召开了药品耗材集采经验交流会。
二、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构建医保现代化治理体系。为了进一步降低群众就医负担,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在全区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截至2021年10月底,15个统筹地区、71个县(市)共367家定点医疗机构实施DRG付费,覆盖全区三、二级定点医疗机构的68.98%。实际结算半年多来,全区住院患者次均医疗费用从改革前的10484.58元,下降到改革后的8821.66元,下降15.86%;个人费用负担从改革前的2558.74元,下降到改革后的2304.38元,下降9.94%,这项工作得到国家医保局的肯定,广西还在全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会上作经验介绍。
三、巩固医保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为巩固脱贫成果,广西医保部门建立医保防贫监测预警机制,发挥数据库资源优势,动态监测医疗费用负担超过1万元的脱贫人口,将高额医疗费用信息及时推送给相关部门,为防贫预警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1年9月底,全区累计监测就医数据1493.07万条,通过三重保障为监测对象落实待遇66.05亿元,向各级乡村振兴部门推送高额医疗费用人员23.54万人次,筛查存在返贫风险2.02万人且已落实帮扶措施。
四、精细化管理创新基金监管方式。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通过建立起住院场景监控、购药监控、医疗服务行为全流程智能化监管三大平台,实现了从粗放稽核到精细化核查的转变。目前,该智能筛查平台已筛查出异常人次13万人次,异常金额545万元,核实后追回资金545万元;智能场景监控项目完成覆盖全区4000多万医保人员的人脸生物特征库建设,在部分基层医院试点,使试点医院住院医疗总费用同比下降23.79%,医院在床率达到了100%以上,有效遏制了二级及以下基层定点医疗机构挂床、虚假住院等现象。广西作为国家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地区,在国家组织的终期评估中获评“优秀”。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通过完善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促进各类医疗保障互补衔接,稳步提高重特大疾病和多元医疗需求保障水平;继续推进医药价格改革,不断扩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范围,让人民群众用上更多质优价廉的好药;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多元复合医保支付体系,引导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患者有序就医;建立健全适合门诊共济保障的支付机制,逐步减轻参保人员门诊医疗负担;推动全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统一,巩固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加快推进一体化异地就医工作进程,逐步实现北部湾经济区全覆盖;持续加强打击欺诈骗保力度,建立基金监管长效机制,维护医保基金安全,奋力推动广西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