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磊 通讯员 周正林 刘超
【农村金融时报】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山东省联社聊城审计中心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行业民生问题以及提升农商银行服务质量等方面入手,锚定目标,真抓实干,持续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的行动。
从“急难愁盼”入手
办好一批“暖心事”
今年以来,聊城审计中心引导全市农商银行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实体经济主责主业,围绕“三农”领域、普惠领域聚焦发力,推出乡村振兴类优惠信贷产品21个,有效对接已脱贫人员2.5万余名,累计发放各类扶贫贷款31.21亿元,较年初增加1.48亿元;服务乡村振兴贷款余额129.15亿元,较年初增加22.30亿元,惠及7.72万户,确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有效衔接。
聊城审计中心还组织辖内农商银行积极落实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累计发放贷款125.3亿元,帮助1451户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联合政府部门共同举办“聊城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讲堂”,面向全市农商银行优秀创业青年客户,讲授创新创业经验知识,提升青年创新创业能力,带动周边群众创收致富。
从“行业民生”入手
办好一批“贴心事”
为更好服务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全力用好、用足“两项政策工具”惠及广大客户,聊城审计中心积极争取,实现政策覆盖面由5个县(市、区)扩展到全市范围,确保了政策“雨露甘霖”直达小微企业。聊城审计中心还推动全市农商银行积极参加“聊城市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提档升级”行动,与人民银行、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开展对接,获取全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科技型小微企业202户,主动上门提供金融服务,针对性开展对接营销。
截至10月末,全市农商银行普惠领域贷款余额356.53亿元,较年初增长41.42亿元,其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3.64亿元,较年初增长29.65亿元;对接技改企业150家,发放贷款金额26亿元。
从提升服务质量入手
办好一批“舒心事”
聊城审计中心根据省联社“双线四型”要求,结合“四张清单”、整村授信,推进“五个中心”建设,推行客户经理驻村办公,开展客户经理“三无三有”评选、柜面业务规范提升等活动,全方位优化基础金融服务;探索形成了全市农商银行“金融夜校”“红马甲党员先锋队”、莘县农商银行“e贷亿路”、高唐农商银行“邻居银行”、临清农商银行“清宝儿志愿服务队”、茌平农商银行政银联通“银行+”服务模式等典型做法。
截至10月末,全辖共派出客户经理940名,到6088个行政村、397个社区开展驻点服务工作;组建1800余人的“红马甲”服务队,举办金融夜校4200余场,受众超过60万人。
在主动上门满足客户金融需求的同时,聊城审计中心积极推行“无感授信”,大力开展“体验式办贷”等营销活动,持续发力线上业务,创新“社保e贷”,全市农商银行发放“信e贷”77.2亿元,较年初增加18.72亿元,便民综合服务质量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