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12月06日 > 总第515期 > B3 > 新闻内容
长乐农商银行 深化“多社融合” 力促产业振兴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陈衍水 通讯员 陈丹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福建长乐农商银行围绕福建省联社党委“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战略部署,深入实施金融助理进村入社区工程,与区农业农村局、区海洋与渔业局、区供销合作社、区冶金协会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260个村居(社区)签订乡村振兴协议,构建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多基联动的新型合作机制,引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地方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书写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大文章”。

靶向施策

打造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体系

“有农商银行的帮助,今年我们公司出栏生猪2万多头,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我对接下来的生猪养殖业很有信心。” 福州市长乐区海力农畜公司负责人陈总说。

该公司是长乐区最早开展生猪养殖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之一。疫情发生以来,该行金融助理了解到海力农畜实际经营困难后,结合公司财务状况和资金需求,第一时间向海力农畜发放200万元的“战役·小微贷”,并给予优惠利率,为企业发展带来“及时雨”。

为助推生猪产业稳产保供,长乐农商银行围绕打造“生猪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体系”,通过派驻金融助理,对接符合授信条件但暂时遇到经营困难的企业,靶向施策、精准帮扶,并下调生猪产业贷款利率,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助力生猪产能恢复和养殖户增收致富。

同时,长乐农商银行通过与区农业农村局深入合作,支持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截至10月末累计投放贷款2.27亿元。

一村一品

探索金融支持特色产业新路径

在福州市长乐区古槐镇青山村,缀满果实的龙眼树遍布村庄山头,村民穿梭于林木之间,忙着采下成熟的龙眼,一派热闹景象。

近年来,古槐镇青山村培育龙眼特色产业,建设万亩青山贡果生态园。长乐农商银行发挥金融助理扎根农村、贴近群众的优势,组织金融助理深入青山村,逐村逐户开展“地毯式”走访,掌握广大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情况,提升支农服务效率,确保金融服务措施到位、资金到位。

同时,长乐农商银行通过“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服务模式助推乡村经济发展。

此外,该行还通过“直播+电商+助农”的形式,与营前街道湖里村联合举办乡村体验活动,依托“福农e购”平台,宣传推广该村大头菜等特色农产品;探索“金融+旅游+农业”模式,与营前街道长安村联合举办乡村振兴旅游文化节暨首届树葡萄采摘、摄影美食节,探索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带动金融发展的新路径。

激活要素

奏响金融支持海洋经济最强音

福州市长乐区梅花镇是福建省十强渔业重镇之一,每年海产品量都达到10万吨以上,占全区水产品产量70%以上,同时梅花镇围绕传统养殖业、捕捞业,支持休闲渔业、冷链物流业、水产品加工业等企业发展。

福州市长乐区桃源冷冻有限公司是当地的龙头企业,今年,冷冻市场需求增加,该公司为增产增供急需资金购买水产品。

长乐农商银行金融助理在了解到该企业的情况后,快速联系上企业负责人,经过多次走访调研,以最快的速度为该企业发放了100万元的支小再贷款,支小再贷款的优惠利率进一步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另外,长乐农商银行早前还与长乐区海洋与渔业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海洋经济发展和渔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全面深化政银合作,研发推广“养殖贷”“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船舶抵押贷款”等“福海贷”系列特色金融产品,为海洋产业链和渔业产业链上下游经营主体提供综合授信和多维度金融服务支持。截至10月末,长乐农商银行累计投向渔业产业贷款达3.75亿元。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