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12月06日 > 总第515期 > A4 > 新闻内容
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 走出“金融定点帮扶”特色路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余连斌 通讯员 高云 唐明伟

【农村金融时报】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佛山乡纳古村、溜筒江村是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的定点帮扶点。该分行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自然条件,通过创建养殖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增强农村普惠金融能力、搭建“三资”管理平台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带动帮扶群众人均收入逾万元,比帮扶前翻了两番,走出了一条金融定点帮扶的特色之路。

“产供销一体化”

夯实集体经济家底

针对帮扶点存在的家庭经营规模小、商品生产能力弱等问题,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以发展股份合作经济为重点,构建“农户+合作社+村委会+龙头企业+农业银行”的产业链模式。

该分行还出资为帮扶的纳古村、溜筒江村2个村委会、建档立卡农户捐赠股本金入股,注册成立牦牛养殖合作社、生猪养殖合作社,同时引进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香格里拉藏龙生物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为其贷款4000万元支持公司发展壮大,以形成“农户-合作社-企业”的产供销“一条龙”的良性循环。

此外,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依托农业银行“兴农商城”、食堂专柜、工会及食堂采买等渠道,拓宽销售渠道;加强与中保财险和当地疫病防治部门合作,为上述两个合作社和农户畜禽养殖提供保险服务及畜禽疫病防治保障。截至目前,该分行已累计投入285万元帮助建立合作社及扩大养殖规模,带动农户分红72.8万元,形成了可持续的金融帮扶格局。

“惠农e贷”

鼓起农户钱袋子

当前,佛山乡牦牛、生猪的养殖及油橄榄、葡萄的种植初具规模,农户在发展生产方面有较强的融资需求。对此,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以整村推进农户信息建档为抓手,安排驻村工作队队员和客户经理一起进村入户开展“乡村振兴万家行”活动,建设“信用村”,宣传农业银行惠农信贷政策,规范采集农户基础数据、经营数据以建立大数据库。

成功建档的农户可依托“农业银行掌上银行”,申办5万元到30万元不等、可循环使用、利率享受基准或下浮优惠的农户小额贷款,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提高普惠金融的可获得性。通过信贷支持,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在定点帮扶村培养出5名致富带头人,呈现“培养一个带动一片”的效应。

图为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驻村工作队员考察牦牛养殖情况

该分行还在佛山乡建设“掌银示范村”,大力实施“掌银下乡”工程,推广农业银行专门为农村群众设计上线的掌银乡村版产品,累计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和掌银宣传活动12场,拓宽服务渠道,带动农村群众金融知识和能力逐步提升。

“三资”管理平台

赋能数字乡村建设

为更好地服务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发挥金融科技优势,推动“三资”管理平台拳头产品落地。该平台可以满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清核、支付结算、投资理财、村务党务管理等需求,能够提高乡村管理水平,将村级资金、资产、资源与银行账户、流转合同等进行关联,实现“三资”管理、股权管理、乡村治理、金融服务的有效融合。

据悉,为大力推进“三资”管理平台在德钦县落地,今年9月,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在德钦县举办了农村经济“三资”平台培训会。目前,该分行已为德钦县9个村民委员会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上线“三资”平台,通过该平台运用,大幅推动当地农村产权改革和智慧乡村建设,全方位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据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分行已累计在佛山乡引进和投入资金617.5万元,使挂包农户收入大幅增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良好成效。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