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瑛 通讯员 曹剑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以来,湖南永兴农商银行奏响科技赋能、创新应用及制度建设“三重奏”,打造前端、中端、后台一体化数字金融操作体系,建设高效、特色的全流程智能化信贷工厂,在获客拓客、风险防控方面取得成效,为数字化金融转型注入了全新的发展活力。
提高营销效能
为满足客户对“零接触”金融服务的便捷性、流畅性、友好性服务要求,该行搭建“互联网营销平台”,提升营销渠道和能力,充实数据资产,提高营销效能。
该行赋予每个员工专属的营销二维码,量身打造员工专属的金融产品云超市,客户扫码进行业务申请后,客户经理进行一对一服务。
同时,该行将城区支行按网格化划分区域,将每个社区按照小区、村组归属到管片客户经理,详细到每条街道、每栋居民楼,以“地图”式的板块划分实现“大网格”下的“小网格”管理,逐步形成全民推广的营销布局。
自今年8月互联网营销平台上线运行以来,该行贷款申请5393笔,成功签约947笔,授信金额1.3亿元,另有近2200户意向储备客户。
严格信贷准入
永兴农商银行与承建湖南省联社开发普惠金融信贷移动营销系统的科技公司合作,通过在普惠金融信贷移动营销系统里新增风控模型形成了信贷准入系统,快速、准确完成贷前准入审查及贷后自动检查功能。
该行制定融合征信数据、七星数据、行内要求,涵盖信贷、公安、法院、工商、税务等社会行为,共计54条准入规则,嵌入到平板营销系统中,可自动计算客户是否触发既定风险规则,一键查询是否准入,提升业务办理效率和速度。
通过智能化、数据化对客户进行精准金融画像,有效拦截了风险客户,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贷后核查合规
永兴农商银行建立信贷“T+1”核查机制,管理部门通过非现场逐笔复审、电话回访、廉政监督卡等方式,对各支行前一日新发放贷款的真实性、操作的廉洁性进行监督,防范道德风险,提升的贷后监督服务水平。仅今年三季度,该行累计核查贷款2388笔,发现各类问题940个。
据了解,该行信贷“T+1”核查机制严格坚持“双人四眼”、及时监测、重点监督等原则,要求各业务管理部门严格按照省联社信贷有关制度和案防管理“三道防线”相关要求进行分工合作,切实履行贷款调查、审批管理和服务职责。
该行要求客户经理对所有线下贷款品种、非移动营销系统办理的“福祥e贷”,应按信贷“T+1”上传资料清单上传资料扫描件或照片,促进贷款资料更加完整、合规,为增户扩面贷款质量提供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