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11月22日 > 总第513期 > B4 > 新闻内容
浠水农商银行 让金融的种子撒遍乡村大地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戢华盛 通讯员 涂宇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湖北浠水农商银行始终坚持“立足县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持续加大县域经济支持力度。截至10月底,该行各项贷款余额100.07亿元,突破100亿元大关,较年初净增11.83亿元,增幅13.40%,贷款总量、增幅及市场份额均居全县同业首位。

据介绍,该行致力于让金融的种子撒遍乡村大地,每年以占全县金融机构34%左右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占全县70%以上的中小微企业贷款、80%以上的农户贷款和90%左右的涉农贷款,重点支持了“三农”、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发展,近6年累计创税3.09亿元,真正成为服务“三农”、普惠县域和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银行。

融入区域战略 激发发展活力

浠水农商银行充分发挥法人决策链条短、存贷规模实力强、支持“三农”网点多、本土银行地缘亲缘等优势,主动对接县委、县政府经济发展战略和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经济与金融“两轮同轴、发展同步”。

该行积极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千人进千企”有关要求,全行478名员工切实增强责任担当,坚持靠前服务,坚决落实“不压贷、不抽贷、不断贷”政策,坚决做到企业信贷资金需求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满足、第一时间执行。

截至10月31日,该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57亿元,较年初增加1.25亿元,累计支持了近万户小微客户发展;同时,通过补贴优惠差价方式,助推浠水12个地标产品实现“利农购”商城网上销售,累计实现销售额近百万元。

该行主动对标全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积极对接各级党委政府及发改委、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积极整合信贷资源,优先支持乡村经营实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龙头企业、农村能人返乡创业、乡村“互联网+”工程、特色小镇和观光休闲园区等市场主体,先后支持了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3家,其中省级10家,市级23家,发展了华盖农牧、万顺农场等各类农村专业大户6000多户。

注入金融活水 润泽经济实体

浠水农商银行始终坚持“立足县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聚焦支农支小,加大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强化金融保障,缓解小微企业“融资贵”,着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持续不断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

该行不断加大支农支小信贷供给力度,持续保持每年12亿元以上的信贷投放总量,切实将支持民营企业的各项政策要求落实到位。截至10月底,该行涉农贷款余额81.13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81.07%,较年初净增8.71亿元,增幅12.03%;涉农贷款户数30895户,较年初净增2307户;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57亿元,较年初增加1.25亿元。

该行发扬“店小二”精神,组织全行198名客户经理主动下沉服务,全面走访对接辖内12900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现场掌握客户金融服务需求。截至10月底,全行微贷户数12236户,微贷余额28亿元。

该行还紧抓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机遇,坚决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下调贷款利率、无还本续贷、提高征信容忍度、减免罚息等差异化金融服务,加大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投放;加大减费让利力度,对抵押物评估、不动产登记等产生的费用均主动承担;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融资成本较去年同期下降1.57个百分点,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扎根乡村沃土 绘制普惠蓝图

浠水农商银行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体系,提升金融服务手段,改善农村金融基础建设,实现城乡网点全覆盖,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全行34个机构网点覆盖全县各个乡镇,以村银共建为抓手,向行政村派驻金融村官下沉服务。该行共下派198名金融村官,主动对接全县649个村。同时,该行建立“支行行长定期走访、客户经理长期跟进”的服务机制,与结对村统一签订整村授信协议。

作为唯一指定代理发放财政惠农补贴资金的银行机构,该行免费为全县17.6万农户代发“惠农一卡通”,率先推出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转账汇款全免费服务,积极推行适老金融服务,主动承办了全县80岁以上老人高龄补贴、低保、粮补等补贴发放工作。

该行还按照“一行一策一品一色”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创新开发“金鸡贷”“地标优品贷”等特色区域信贷产品和“楚银贷”“农担接力贷”等信贷产品,开展灵活担保,确保企业生产扩能需求应贷尽贷。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