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松 通讯员 段涵菲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河南省漯河市农信社加快金融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客户服务水平及金融服务能力,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重要政治任务。
漯河市农信社以网格化营销为载体,扩大客户营销群体。在农区市场,该农信社开展金融理财、手机银行专题讲座,建立“农户微信服务群”,引导客户选择多元化支付场景。
在城区市场,该农信社通过网格化营销,结合电子银行、快捷支付等系列产品推广,加大“金燕e付”聚合支付特约商户拓展、“场景金融+”工程建设,拓展大中型商超、餐饮店、便利店等活跃经济体,形成规模效应,打造一批真正落在实处的便民金融场景,同时有效利用场景建设优势推动网络金融业务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场景117个。今年新增105个,其中商超类场景18个,餐饮类场景40个,示范街区13个,医院类场景5个,公交1个,金燕e缴费(线上缴费)15个,其他收银场景13个。
在推进智能化建设的同时,漯河市农信社高度关注老年群体、特殊群体对智能服务的接受、熟悉程度以及服务体验,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和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通过优化网点布局、改进人工服务、完善柜面服务等方式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化设施难题,打通线上线下全方位、无障碍、普适化服务模式,不断提升老年群体金融服务获得感。
漯河市农信社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顺应消费者权益保护发展趋势,逐步完善消保体制机制建设,切实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以及产品和服务中。
该农信社向金融消费群体普及宣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远离非法集资、安全用卡、识别正规银行服务渠道、爱护人民币等金融知识,有效帮助消费者增强“风险抵抗力”。
一方面,该农信社以营业网点为宣传阵地,布设宣传海报、宣传视频、电子跑马屏宣传口号,设立金融教育专区,摆放各类金融知识宣传资料供客户取阅;组织员工为等候区的客户现场宣贯金融知识,让客户在等待办理业务之余学习金融知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另一方面,该农信社组织员工走出网点,开展扫街活动,通过进社区、企业、商圈、街道、村镇、学校,开展金融知识讲座、宣传教育活动。
此外,漯河市农信社借助“万人助万企”活动、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百千万”三年行动、金融支持政策和创新产品推介活动,打造阳光信贷,重点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进行拉网式摸底调查,逐户建立信贷信息档案,落实资金需求,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不断优化信贷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