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11月22日 > 总第513期 > A8 > 新闻内容
农信机构应不断丰富农村地区支付清算服务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云明 曹芳英

【农村金融时报】

随着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经济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农村地区客户对电子支付等新兴非现金支付工具多样化需求明显增加。

近年来,农信机构积极践行“支付为民”理念,坚持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加速推进现代化支付服务进乡村,将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融入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各领域各环节,全面优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不断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当前,农信机构为客户提供的网上银行、微信银行、手机银行、线下收单、票据交易等支付服务,已构成全场景式支付生态圈。

未来,农信机构应抢抓机遇,不断丰富农村地区支付方式,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新型支付业务,拓展聚合支付、农信缴费通、人脸识别支付等便民服务业务。同时,应更加多元化搭建社交、购物和缴费等交易场景,让县域及农村客户都能体会到金融服务零距离带来的便利以及新型支付结算方式带来的新时尚。

农村支付清算服务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支付清算服务尚存在如下问题,需要及时改进。

一是认知度不够。很多农村居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现代金融知识掌握较少,对现代支付清算认识不够、接受不够、使用不够。很多客户不知道实时到账的大额支付系统,不了解7天24小时运行的小额支付系统,更不了解异地、跨行资金汇划都有哪些方式;面对POS机、助农终端等结算工具,有的客户还是选择携带现金进行交易。

二是新兴技术运用不足。目前,智能手机的推广、移动互联技术的运用,已使农村居民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支付宝、微信银行等现代电子支付方式的市场已逐步渗透,其他商业银行通过网上银行推广、支付平台建设等方式,已经在农村地区占得先机。农信机构在引进互联网技术、加快业务创新方面起步较晚,发展还未成熟,尤其在提供个性化需求、融合应用水平等新型服务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

三是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大众对于信用的认识观念还不够,因信用问题而出现的各类支付结算风险时有发生。而在农村地区,信用风险现象更为普遍,农村地区的贷款方多数为农民、个体户、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而他们所具有的共同点都是信用意识相对缺乏,因此也就使得农信机构因信用风险而发生的支付结算风险加大,有些地方信用卡透支、随心花逾期、贷款拖欠等现象时有发生。

发展支付结算业务的建议

作为农村支付清算服务的最大提供方,针对上述支付效率不高的现状,农信机构应顺应形势主动作为,着力提高支付清算服务,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一是加大业务宣传力度。首先,应根据业务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研发相关产品,充分发挥本地银行的优势和特点。其次,应研究新型农业主体、产业链条、涉及主体等方面需求特点,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增强服务的多样性,为其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支付清算服务。此外,应加大推广网上支付结算方式,使客户对网上支付的使用方法和功能进行全面详细的了解,同时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向客户宣传其便利性,推荐客户使用。

二是提高服务效能。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以及广大居民购买力的提升,如何让村民第一时间感受到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真正让科技惠及生活,成为银行业务转型的重点。对此,可借鉴他行已成功推广的“云柜台”的经验,在服务点上线“营销云柜”。该平台通过在服务点统一布放营销二维码,客户扫描后即可进行存款预约、贷款申请、电子银行产品下载等操作。同时,专人引导村民使用手机银行、扫码支付、“云闪付”APP等新型移动支付方式,推动现代化支付方式深入村组,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三是优化渠道整合。以客户为中心优化提升渠道功能,培养客户电子银行业务办理习惯,努力提升电子银行业务替代率,让移动互联网成为电子银行业务拓展的新引擎;将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等多种线上渠道有效整合,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提供一站式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

四是推进精细化管理。农信机构应有效整合客户信息,建立客户电子银行产品台账,预留联系方式,追踪产品售后使用,注重客户回访管理,通过微信、手机银行APP等多渠道向客户提供7天24小时不间断服务。首先,应建立“服务点业务交流”微信群,实现商业银行与服务点之间的实时沟通交流。微信群指定专人维护,提供7天24小时咨询服务,第一时间解决商户遇到的难题。其次,应组织召开服务点年度总结大会,现场对优秀站点进行表彰。此外,应开展支付结算、征信、防诈骗、人民币反假等金融知识宣讲,不断提升特约商户金融知识水平;持续增强金融服务点的凝聚力,激发站点开展办理金融业务的热情,推动农村普惠金融纵深发展。

未来,农信机构应做到不断深化数字化转型,不忘服务“三农”初心,加速金融科技应用和转化,持续丰富业务品种,创新业务模式,拓展业务场景,为普惠金融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插上现代化羽翼。

作者单位:浙江平湖农商银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