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连斌
【农村金融时报】
——访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云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余立松
“农民的幸福,就是我们农发行人的追求”“缺氧不缺精神,前方的路越来越宽广;高原格桑花沐浴着阳光,为‘三农’绚丽绽放”“我们坚定办行方向,我们昂首阔步,‘三农’发展的道路如此宽阔”……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云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余立松在其创作的诗歌中写道。
从安徽大别山农村走出来的余立松,对“三农”饱含深情。2019年9月,他告别家乡,从农发行安徽省分行调任云南省分行。对他而言,变的是地点,不变的是农发行人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今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本报记者近日就如何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职能作用服务乡村振兴等问题,对余立松进行了访谈。
记者: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云南省分行如何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余立松:农发行云南省分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总行党委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的职能作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行,以服务乡村振兴统揽全局,把全力服务云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组织力度不减弱、扶持政策不减少、工作要求不减轻、考核标准不减低”的“四个不减”和推进“机构、政策、产品、工作、制度”方面的“五个衔接”,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秉承家国情怀,强化政治担当,牢记全力服务乡村振兴的职责使命。
同时,云南省分行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不竭动力,立足云南实际,重点聚焦全省88个脱贫县和27个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持续发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特色产业、饮水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重点项目和领域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打造“粮食银行”“水利银行”“农地银行”“绿色银行”品牌,为推动云南脱贫地区实现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性金融支持,走好新时代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赶考路”。
记者:云南是全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农发行云南省分行怎样参与其中,提供融资融智支持?
余立松:我行将严格贯彻落实总行和省委、省政府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相关工作部署,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巩固、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定点帮扶等重点领域,强化信贷支持和服务。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加强内外联动促合力。按照党建工作和业务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的工作思路,调整完善行领导党建联系行、处室挂钩行机制,加强对基层行党史教育和业务发展的督导工作,结合全行党史教育与“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安排,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三轮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业务推进指导和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调研。
二是重素质促提升,组织专题培训谋开局。为全力提高全行客户条线的业务营销和办贷能力,高质量服务云南乡村振兴,我行精心举办了系列乡村振兴专项信贷业务培训班,培训课程内容实、培训目标准、受众范围广、培训时间足、学习要求严,涉及面之广、规模与力度之大都是我行近年来的首次。
三是注重稳定衔接,巩固脱贫成果不停顿。我行坚持把支持脱贫成果巩固作为重中之重,接续探索金融助力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大金融精准帮扶贷款投放力度。今年以来,累计投放帮扶贷款211.85亿元,投放产业帮扶贷款101.49亿元,产业帮扶贷款投放额占帮扶贷款投放总额的比重达47.91%;累计投放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贷款234.32亿元,贷款余额1287.72亿元,排全国农发行系统第五位,较年初净增84.73亿元。
记者:当前,云南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农发行云南省分行怎样发挥职能作用,支持云南补齐发展短板?
余立松:作为我省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云南省分行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在服务脱贫攻坚中取得好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传承创新,主要做法是:
深化银政企合作。落实好与地方政府、省级集团客户签订的乡村振兴金融合作协议,紧紧围绕协议明确的具体事项,加强对接合作,优化金融服务,更多更好覆盖农村金融需求。
聚焦聚力重点区域。进一步加大对脱贫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后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对我省88个脱贫县、27个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差异化支持政策,倾力推动帮扶资金、帮扶项目、帮扶举措向重点地区倾斜,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强化“三区三州”脱贫地区的业务指导和服务,针对“三区三州”脱贫县的项目,开辟信贷绿色通道。
突出支持重点领域。围绕乡村建设行动、新型城镇化、“两新一重”、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大对“十四五”重大项目、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全省城乡供水一体化和高效节水灌溉、老旧小区改造、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智慧农业农村、“四好农村路”、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更加生态宜居。
创新业务支持模式。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加大政策宣传,完善推广公益性项目市场化运作信贷模式,积极制定项目融资方案,提供精准详细的融资指导,创新担保方式,以高质量服务质效助推项目落地,满足多元化融资需要。
统筹推进专项帮扶。全力推动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打造“四融一体”帮扶机制升级版,召开定点帮扶县招商引资对接会和消费帮扶推进会,巩固定点县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支持东西部协作,积极支持“万企兴万村”行动。
建立共享机制。持续深化与省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厅等重要职能部门的信息沟通共享机制、不定期会商机制,加强项目信息互通、扶持经验共享,全面探寻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在服务乡村振兴事业上再创佳绩。
记者:农发行云南省分行如何支持高原特色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打牢产业基础?
余立松:近年来,云南省分行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战略,结合我行信贷政策,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为支持高原特色产业发展贡献农发行力量。
目前,我行重点围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现代物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等领域开展业务。
今年以来,我行累计发放“八大产业”相关贷款59.59亿元,贷款余额203.13亿元;累计发放“三张牌”相关贷款97.32亿元,贷款余额197.67亿元。
记者:农发行云南省分行如何创新支持模式,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微实体企业融资难题?
余立松:创新支持模式,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结合区域特色优势,围绕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等业务模式,有效推进服务模式创新。首先,积极与地方政府对接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机制。其次,加强与政府性融资性担保机构合作,引导更多资金投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微企业等群体,切实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支小”的职能作用。再者,积极推行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重点以我行客户群中的战略客户或优质客户为核心,为其上下游企业提供对应的融资业务。还有,开展信贷产品创新,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通过“核心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产加销模式,让订单成为企业、农户与合作社共同市场化的重要牵引,最终实现农户增收、企业增效、合作社集体经济创收,解决政策性金融支农“最后一公里”问题。
精简业务流程,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利用总行出台的“两大通道”政策,简化信贷流程,缩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获批及发放时间,做好对小微企业减费让利工作,推动企业融资资金成本、时间成本“双降”。
深化银担合作,做好风险补偿工作。进一步深化银政、银担合作,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减轻对抵押物担保的过度依赖。
此外,我行认真落实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两项政策,准确把握延期还本付息政策适用范围,同时用好相关配套政策,并主动宣传政策、对接服务小微企业客户。
“支农为国、立行为民”是农发行人的使命,云南省分行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服务乡村振兴为抓手,结合云南实际,书写新时代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七彩云南经济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