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连斌 通讯员 戴灿涛
【农村金融时报】
在云南省云龙县,一支支身着白衬衫红马甲的队伍,不分昼夜、不论晴雨,躬下身子,带着责任,传承“挎包精神”,走遍了云龙的村村寨寨,他们就是云龙农商银行的授信小组。历时9个月,该行全面完成了“整县授信”工作,为老百姓送上了精准的金融服务,为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农商银行授信后,一次授信可以多次使用,随用随贷,随时归还,不出家门就可以办理业务。”云龙县团结乡团结村委会村民陶继堂获得云龙农商银行10万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授信后高兴地说。
有了资金的支持,陶继堂改变了以往“种一山坡、收一箩筐”的低效循环。他对25亩耕地综合利用,种植烤烟5亩,地膜种植包谷20亩;大力发展养殖业,饲养肉牛3头、生猪15头,放养生态鸡600只,收入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陶继堂家的变化是团结村委会的一个缩影。”团结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字晋德说,“如今,村民‘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大为改观,农商银行还教会村民使用手机银行,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业务,便利又安全,农商银行真是咱们老百姓自己的银行。”
“今年烤烟、稻谷收成好,全靠农商银行支持我们,少的几千元,多的上万元,我们的发展离不开农商银行的支持。”云龙县长新乡豆寺村委会豆寺6组村民张新江如是说。据悉,豆寺6组33户,家家户户在农商银行都有贷款授信,人人会使用手机银行。
去年5月,根据云南省联社、省联社大理办事处关于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云龙农商银行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开展整县授信”工作,截至今年9月,全面完成全县农户的现场授信工作,授信31747户、金额31.96亿元,实际授信面达77%,走在了全省农信系统前列,取得了实实在在的五大成效。
一是全员市场竞争意识增强。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该行重拾“挎包精神”,增强为农情怀,有效解决了等客上门、服务弱化和甲方思维等问题,使主动营销和上门服务变为现实。
二是农贷经营指标得到改善。截至9月末,该行农贷面48.74%,较开展授信前增加11.31个百分点。
三是贷款结构得到优化,截至9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34.30亿元,较开展授信前增加4.26亿元,公司类贷款、票据余额大幅下降,个人类贷款大幅增加。
四是金融服务质效得到提升。该行通过线上业务推广,农户通过手机银行办理存贷款、转账等线上业务不断提高。截至9月末,该行利用手机银行办理贷款业务占比83.3%,较去年同期增加14.35个百分点。
五是“一揽子”金融服务得到巩固。在工作中,该行结合信用体系建设,将存款营销,不良贷款催收、防诈骗、推广手机银行、客户信息完善等内容有机结合,深度推进,使“云南农信”手机银行成为老百姓手中的“新农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