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11月15日 > 总第512期 > A8 > 新闻内容
农信机构应积极参与“三位一体”工程建设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盛云平

【农村金融时报】

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已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降低农民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未来一段时期,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将成为新常态,农信机构应本着“服务地方、支持‘三农’”的宗旨,积极融入“三位一体”建设工程,加快创新“三农”金融服务模式,稳步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地向农业倾斜,在美丽乡村创建、现代农业发展、城镇化建设中倾力作为,发挥应有的作用。

完善支农惠农机制

农信机构应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创新现有机制,在“三位一体”建设中发挥自身无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应完善协作机制。在政府主导的“三位一体”联席机制下,农信机构应当整合必要的资源,设立专门的支农惠农部门,专司政策解读、信息传导、产品开发、利率定价、客户评级等职能,建立健全利率优惠、信用评级、产品操作等制度办法以及相关的工作协作机制,把握正确的支农导向,确保支农惠农政策的精准落实。

其次,应健全组织网络。农信机构要在实践中不断强化个贷协管员(村支书)、农业信贷员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意识和能力,健全相关进驻联挂制度,扩大驻村指导员、驻镇特派员的覆盖面,积极争取在农业条线的兼职机会;政府主导部门要为合作金融机构人员在农业组织的兼职提供便利,以利于支农惠农政策的顺利实施和涉农信息的快速传导。

此外,应延伸涉农平台。农信机构应完善“三位一体”服务平台,积极参与资金互助会工作,健全支农工作机制;重视抓好丰收惠农站等新型组织创建工作,精心打造集金融服务、农资经营、生活超市于一体的新型便民服务中心;着力构建“互联网+金融”新型金融服务平台,加快 “丰收购”电商平台等推广步伐,引导推荐优秀农业合作组织、优质农产品进入农信系统电商销售平台;建立常态化的金融信息传导平台,把普惠金融、支农产品推介会向社区、菜场、学校、农民集聚区推进,发挥更大的惠农效应。

推进金融服务创新

农信机构应坚守“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紧紧围绕精准支农、贴心惠农,实现机构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

首先,在网点建设上,应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农信机构要以体制改革为动力,强化特色网点建设,建立完善的“社区客户信息系统”,以“双网互动”模式为核心,实施社区银行建设战略,推广建设“女子银行”“科技银行”等新型特色网点;充分保证资源,加大离行式自助银行、便民服务点、POS机具的布设力度,大胆尝试“智慧菜场”等特色项目,加快打通“最后一公里”。

其次,在产品创新上,应切实彰显便民惠农功能。农信机构应认真总结“贴心存”“聪明小当家”等储蓄产品的成功经验,集思广益,开发更多的储蓄产品,汇集更多的支农实力;大力推广“税银贷”“车易贷”“微易贷”“农易贷”等贷款业务,设计开发更多的支农惠农贷款产品。在创新产品的同时,更应注重产品推广中制约性因素的消除转化,不应让一些好的产品成为较难获得的“奢侈品”,如:针对农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用地难以变成资本的制约性因素,加强协调,扩展产权登记范围,推广联保方式,灵活破解贷款难、担保难等现实问题,“凿通”贷款方式的便利通道。

此外,在服务创新上,应重点巩固“走千访万”普惠成果。农信机构要以“接地气、贴民心”为抓手,全面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围绕普惠快车工程,引入激励机制,正向激励便民服务机具的延伸扩展;深化全员营销导入,树立支农产品业务推广典范;开展优秀驻村指导员、优秀特派员以及服务之星、优秀普惠网点、优秀支农信贷员、优秀普惠营销员等评比工作;确保内部资源向支农工作成效显著的领域倾斜,鼓励服务创新;定期召开总结会,总结推广服务创新中的典范之作。

精准把握信贷支农投向

农信机构要把农业贷款的增量作为检验支农惠农工作的重要指标,在贷款增量安排中确保农业贷款增长比例,通过全面覆盖式的走访,更大范围地掌握小微企业和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按照农村经济发展态势和当地农村经济格局,在农贷投向上做出精准导向。

首先,应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经济发展基础。农信机构应接轨农村水利、道路硬化、美丽乡村示范点等建设项目,积极融入城乡一体化建设工程,支持民生工程建设;配合实施强村计划,为发展壮大村级经济提供资金保障。

其次,应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实力较强的农村经济主体。农信机构应着眼于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等特色龙头企业,支持其产品创新、技术创新、销售创新,推动其加快发展,更好地发挥带头引领作用。

再次,应推动农业基地建设,增强辐射效应。农信机构应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乡村振兴部门协作,筛选一批基础扎实、优势凸显的种植户、养殖户、专业合作社,建立重点联系档案,解决其资金需求,培育一批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区域特色,带动区域发展。

此外,应疏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鼓励创新发展。农信机构应着力解决农民在技术培训、产业转型、自主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顺应养猪业限制发展政策需求,鼓励农民向其他产业转移;关注失地农民的现实困难,推出社保基金专项贷款,从根本上解决其生活的后顾之忧;顺应“互联网+”发展需求,以网店互保、微店互保等方式扶持农民电商发展;落实措施,对在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中成效凸出的企业给予信贷倾斜。

积极争取各项扶持政策

农信机构长期扎根在农村,专注于深耕农村市场,肩负着支农义务和社会责任。

由于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农业项目回收周期相对较长等固有因素,农信机构自身盈利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对农信机构的地方税赋负担、农业补贴政策、财政存款配比以及其他公共资源分配中给予必要的支持,使其不断增强支持“三位一体”工程建设的能力。

同时,农信机构在尽心尽力做好支农惠农工作的前提下,应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汇报、交流、沟通,积极争取应有的倾斜政策。

作者单位:浙江平湖农商银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