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建菲
【农村金融时报】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被誉为“中国青蟹之乡”,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浙江海水养殖第一大县。今年6月,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1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名单中,“三门青蟹”榜上有名,品牌价值达46.66亿元。
涛头是三门县的“首富村”,全村有养殖塘4000多亩,600多户村民中90%以上从事海水养殖业。去年,涛头村渔业产值达到1.8亿元,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涛头村连片的海水养殖塘
金风渐渐,天气转凉。记者行车至涛头村,看到一片片整齐划一的养殖塘波光粼粼、一幢幢精致现代的农家小楼错落有致,一派共同富裕的幸福景象。
从20多年前遭遇台风袭击后满目疮痍的“受灾村”,摇身发展为眼前美丽宜居的富裕村,记者在涛头村文化礼堂的宣传栏上看到了“涛头模式”背后政银携手、以变应变的致富故事。
涛头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林后宜向记者讲述,1997年8月,一场百年罕见的超强台风正面袭击了三门县。当时,涛头村的4000余亩橘园、水稻、棉花被海水浸泡了一个多月,土地盐碱度高达10%以上,无法继续种植农作物。
大灾面前,涛头人大胆开展“种改养”,开始“试水”海水养殖。“从‘要我改’到‘我要改’,涛头只用了1年时间。”林后宜说,在“涛头模式”的带动下,当时不仅涛头村宜养的万余亩围塘全部种改养,三门县很多能种改养的地方也都开始发展海水养殖。
随后,涛头村逐步开始建设标准海塘坝,推行标准化运营,统一养殖标准、品牌建设和销售网络,争取省级青蟹生态指导示范园区项目……产业规模和价值不断提升。
在此过程中,农业银行积极发挥“三农”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根据地方实际需求,不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涛头村海水养殖产业高速发展。
农业银行三门县支行行长王萍茜介绍,该支行对涛头村的批量信贷支持始于2009年,以农户贷款支持农民合作社的方式起步。当年,农业银行三门县支行与该村的浙江锯缘青蟹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授信400万元。2013年,涛头村成为农业银行三门县支行首家“农村金融自治村”。
然而,随着养殖业的蓬勃发展,涛头村逐渐遭遇“人多塘少”的难题,养殖塘供不应求,村民的养殖成本越来越高,养殖规模也无法持续扩大。
经过市场历练的涛头人意识到,村民要持续致富、共同富裕,仅靠眼前这片养殖塘远远不够。加之“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涛头村村民萌发了“青蟹出海”,到国外养殖的想法。
从2014年9月开始,林后宜等致富带头人开始率领村里的养殖户和“土专家”出国找土地,多次赴马来西亚、泰国考察,依据土地性质、承包成本和气候条件等选择试养地点。
经过一年多的论证和考察,涛头人确定马来西亚雪兰莪州气候、水质、土壤适宜青蟹生长,并且土地充足、租金价格实惠,决定在那里扩大生产。
当时,到国外做规模养殖在三门县乃至浙江省都是首例。涛头村面临着运营经验不足、启动资金短缺等各种困难。
了解情况后,农业银行三门县支行积极对接,协同该村查找政策、筛选项目、调查市场,帮助村民出谋划策,终于为首批走出国门养青蟹的涛头村民每户发放50万元左右的专项贷款。
同时,该支行启动信贷服务绿色通道,将“流动银行”搬到涛头村村委会,持续开展送贷下乡活动。该支行仅用一个星期就完成了300多户2500万元农户小额贷款的发放,有效解决了村民的资金问题。
在政银多方的助力下,2016年,涛头村民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租下3000亩滩涂,跨国试养三门青蟹;2017年,首批青蟹在马来西亚以每公斤140元的价格上市;2019年,雪兰莪州养殖的青蟹售价上涨至每公斤约160元。下一步,涛头人还规划让马来西亚的青蟹与国内青蟹错峰上市,弥补春冬两季国内青蟹市场的空白。
与此同时,针对县域海水养殖业蓬勃发展新常态,农业银行三门县支行还创新推出“青蟹贷”,开展对饵料、养殖、销售等整个青蟹产业链的服务,以广覆盖、低成本的金融方案助力解决蟹农、蟹商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今年5月,涛头村被认定为农业银行三门县支行的首批“深耕乡村合作村”之一。该支行对接涛头村两委,特别是致富带头人,根据村两委推荐,确定农户建档名单,目前已建立村民档案400多户。截至9月末,该支行为涛头村100多户农户新发放贷款2100万元。
“有了农业银行的贷款,我们走出国门做规模养殖的底气和信心更足了。而且,农业银行贷款的额度高、利率低,上门服务,非常方便。”涛头村水产养殖户林后招感慨道。
据统计,截至9月末,农业银行三门县支行已累计发放农户小额贷款4.24亿元,有效“贷”动村民共同富裕,推动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