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余连斌 通讯员 张鹤军
【农村金融时报】
在推进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中,云南宾川农商银行通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断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户的示范带动作用。
同时,该行采取“专业合作社+特色产业+社员+农户”模式,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促进农户增收致富。
金秋时节,正是中药材附子和苹果采收时期,走进宾川县平川镇帽角山村委会大梭啰村,开着淡紫色花的附子田密布在山间林地,村民正在田间采收附子。
宾川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向大梭啰村村民曾贵了解附子采收情况
大梭啰村曾是典型的山区特困村,当地群众一直沿袭传统的农耕方式,主要种植包谷、洋芋。“靠天吃饭”生产率低下成为制约当地脱贫致富重要原因。
近年来,在宾川毛氏种养业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带动下,大梭啰村打破传统种植模式,种植适宜山区气候特点的中药材、苹果,形成覆盖周边20多个山村的特色产业。
据悉,2013年,返乡青年毛跃光动员了5户村民,在大梭啰村成立了“宾川毛氏种养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带领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多年来,毛氏种养业专业合作社依托山区林地资源,推广优良种苗、种植技术、搭建销售平台,示范带动村民发展以中药材、苹果种植为主的特色产业。在农商银行小额信用贷款的支持下,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形成产业规模。
“2014年,在我们缺资产、无担保的困难时候,农商银行提供给合作社70万元信用贷款启动资金,建成了100多亩中药材仿野生育种科研基地,才有了今天的发展……”宾川县中药材行业协会会长、宾川毛氏种养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毛跃光回顾发展经历感慨地说。
“这块地的附子卖了3万元,4亩附子可卖10多万元,种中药材收入比以前高得多,生活越来越好。”正在采收附子的村民曾贵谈到产业发展时,信心满满地说,“合作社给我们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销售平台,农商银行又贷款支持我们,明年要增加种植面积,让收入翻一番。”
走进松坪哨村,犹如走进了苹果的家园,红彤彤的苹果挂满了枝头,村民忙着采摘苹果,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散发着醉人的果香。
“来,尝尝我家的红富士。”“这是红将军,又甜又香。”“来,吃一个,这是我们松坪哨有名的小苹果。”村民的热情好客让人倍感温暖,丰收的快乐感染着每一个人。
“在农商银行8万元贷款支持下,我家种植苹果20亩,去年收入10多万元,今年产量比去年还要高。”村民袁朝飞热情地说,“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家家户户种苹果,苹果产业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此外,为支持山区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宾川农商银行通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信用户、信用村”创建活动中向帽角山、李子园、马花村委会的大梭啰村、松坪哨等村的1295户村民综合授信1.13亿元,不断为山区产业发展提供无抵押、免担保的信贷服务。
目前,宾川毛氏种养业专业合作社有社员208户,辐射带动农户种植中药材4000多亩,附子2000多亩,实现产值近3600多万元;种植苹果8000多亩,实现产值4000多万元。
“中药材和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谈起未来发展,毛跃光表示,要以中药材和苹果产业为主,建设“百里云药长廊”,发展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产值达到2.5亿元,带动更多的山区群众走向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