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11月01日 > 总第510期 > B8 > 新闻内容
“人与自然”的当代表达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徐恩存

【农村金融时报】

——读左剑虹的山水艺术

左剑虹,生于1961年,湖南湘阴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艺术学院教授、中国山水画硕士生导师,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创作院左剑虹工作室导师,漓江画派促进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桂林致公画院院长。

与山为友其心也厚 136cm×69cm 纸本设色 2014年

靠山栖居图 97cm×248cm 纸本设色 2014年

长期以来,在“笔墨当随时代”的中国画格局中,左剑虹以当代人的观念和视角去解读“人与自然”的主题内涵,并自觉偏离了陈旧的从“临摹”到“临摹”的套路,走上了从写生到创作的直面现实“及物书写”之路。

剑虹作品中浓郁的山林气息,以及形神兼备、气韵弥满的整体效果,无不源于画家在艺术上所倾注的心血和热情。从作品来看,剑虹的写生与创作属于关注意象感觉一路,他强调整体上的繁简统一、虚实统一、形意统一,传统经验与现实感悟的统一,进而在“乘物游心”中,抵达“神与物游”的“畅神”状态。

以造化为师,以写生的鲜活感入画,营造“神与物游”的审美境界,是剑虹山水画最为突出之处。

根源自漓江风情的剑虹作品,多以平远、深远、高远之法去布局画面,山势往往拔地而起,蜿蜒升腾隆起,而几何形的山体在空间中的构成、对比与错迭,呈现了造化世界的无限丰富与生命活力,给人难忘的审美印象,画家笔下的漓江山水尽显绮丽、奇俏、清俊。而少许的平远构图,则在开阔之中,体现了“八桂”大地的丰饶与温热厚重;笔墨齐下的意象表现,使漓江山水的点线、墨色以线条和块面分割着有限空间,在笔墨或密集或简约疏朗中,在多变的画面章法、结构与经营布局中,营造了澄明、清丽的空间图像,这是深远、高旷、空阔与广大的审美境界。

多年来,剑虹以漓江山水为载体,表达着对故土的挚爱,确证着他对漓江山水品格的独特审美认知。可贵的是,剑虹笔下的漓江山水却是意象凌厉,危岩高耸的水墨意象,大气、厚重,甚至有些悲壮气质,这是他的独特表现,也是他在新语境和新视角下重新解读的结果。

在剑虹作品中,我们反复看到的是他心灵的裸露,他精神的呈现,他生命质地的展示。因为,他以心力和激情的书写打开了“人与自然”的阻隔,让人的生命精神与自然淋漓的元气融通合一,并充溢弥漫在他的艺术文本之中。

数十年来,剑虹坚持“和而不同”的心态,借当代文化语境的风势,顺势高扬“自我创造”的艺术精神,对“我用我法,法自为我”原则的自觉坚持,使之成为既具有开放性视野与包容性态度,同时又具有中国文化个性的当代学者型画家。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