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肖瑛 通讯员 谭明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以来,湖南慈利农商银行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政银合作,提升科技赋能,探索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截至目前,该行初步在全县划分出10034个网格,深度融入基层治理,推进普惠金融高效落地,助推地方经济金融实现共生共荣。
该行与县政府达成“深化金融服务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共同搭建合作平台,全面推动形成了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互惠共赢的发展机制,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与金融同建共治、同频共振、同步共进、同向共赢的局面。
去年7月,借助慈利县委政法委网格化治理成果,该行成功上线“福祥到家”系统,搭建内部网格化管理平台,聚合线上信息采集、建立客户画像、精准评级授信、远程异地电签、走访实时定位、精确绩效考核等功能。同时,该行移动银行、惠农快贷等智慧化产品及信用体系监测指标等也在同步完善。
随着政务资源的不断融入,该行“福祥到家”智慧门牌、移动银行、网格化信息采集小程序陆续上线,让银行开在百姓家门口成为现实。疫情期间,通过该行网格化信息采集小程序,380名网格员5天时间内采集疫苗接种信息76634条,在抗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行客户经理为网格片区的村民上门办贷
在此基础上,该行与县委政法委共同搭建“智慧乡村数字化平台”,并选取慈利县东岳观镇作为试点,初步实现了政务资源与金融资源共建共享,为党委政府推进网格化治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供了保障。
据介绍,该行“智慧乡村数字化平台”具备四大功能:一是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功能。平台将“四个日”活动(空城日、主题党日、检查日、开放日)融入网格化管理,让党员带头履职担当,将政务工作下沉基层,将事后监督融入网格,打通政银企民信息共享渠道。二是综治平安网格管理功能。平台将天网、地网及乡风文明建设融入网格,可实时监控并及时开展风险隐患排查。三是行政事务审批网格化管理功能。在“福祥到家”智慧门牌基础上,村民需求同政务办理实现了无缝对接。四是金融服务网格管理功能。平台将线上贷款申请、存款政策查询、金融知识宣传等融入网格。
据该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乡镇党委政府而言,通过“智慧乡村数字化平台”能及时监测和掌握辖内动态,可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对于村委而言,可以把更多的村规民约、文明风尚纳入到信用体系建设之内,还可及时查询村民的“道德积分”,有利于促进村委自治和德治;对于老百姓而言,拥有了专属的智慧门牌、专属的二维码,能获取更多的村务政务信息,足不出户就能办理部分行政审批事务及生活缴费,享受到金融服务。
据了解,通过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有效推动了全县信用体系建设。截至目前,该行38个网点与全县427个行政村(社区)均签订了《信用乡镇、信用村(社区)创建合作协议书》,其中4个信用村已正式授牌。
截至9月末,该行已累计走访客户4.4万户,评级授信2.5万户,授信20.16亿元,共发行福祥借记卡13282张,发行福祥便民卡2695张;对县域重点项目、企业及辖内75家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走访摸排,共授信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