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郑源源
【农村金融时报】
“农信社改革是媒体和各级党委政府特别关心的重要课题,也是这两年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课题。”
近日,国新办举行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数据信息暨监管重点工作发布会,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朝弟在回答关于农信社改革提问时如是说。
“目前,绝大部分省份已经上报了深化农信改革方案,我们想通过改革切实让省联社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规范的现代化金融企业。同时,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可能再过两天,浙江省改革方案将正式落地。”王朝弟介绍道。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记者:“全国农信系统法人机构数量接近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的一半,整体规模超过工商银行,对整个中国银行业乃至金融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更好发挥农信系统的作用,也是乡村振兴重要的推动力和着力点。”
董希淼还表示,将省联社改制成为省农商联合银行,保持两级法人地位不变和县域法人机构稳定,是改革成本较小的一种模式。
在谈到“为什么要深化对农信社的改革”时,王朝弟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具体情况:
第一个变化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状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取得历史性突破,到去年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比例首次超过60%。
在此背景下,金融服务“三农”的内涵已发生巨大变化,支持农民工进城安家落户及就业创业,推动产业持续发展,成为金融服务“三农”的应有之义。
第二个变化是金融服务深度和广度有明显变化。
特别是这几年我国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我国基本金融覆盖率已占全部人口的99%左右。
我国成年人的银行账户普及率在全世界是最高的,大型银行经营效率也开始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中小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第三个变化是金融服务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特别是随着金融数字化的普及和推广,我国数字化在信贷、保险、理财等方面发展非常快,整个金融业业态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手机银行、微信支付等线上金融服务,已成为解决基础金融服务的重要补充,也成为实现金融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
“正是基于这三种变化,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被提上议事日程。”王朝弟表示。
董希淼也表示,推进农信系统改革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措施。
据悉,在具体举措方面,银保监会将按照坚守农信服务“三农”的初心,把提高农信系统整体发展能力作为改革基础,把深化省联社改革与提高农信系统风险防控能力作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一省一策”的原则,在充分考虑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差异性的同时,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坚强的金融支撑。
银保监会将支持各省(区)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