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田耿文
【农村金融时报】
10月19日下午,由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乡村发展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旨在以“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主题,探讨“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思路举措,并分享国内外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典型成功案例,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党中央从战略的全局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
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夏更生在论坛上表示,总的来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农村脏乱差的局面得到了扭转,村庄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农民环境卫生观念发生可喜变化,农民生活质量普遍提升。
紧盯重点任务
针对“十四五”时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要求,夏更生表示,将着眼于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质扩面,从基本达标迈向提质升级,从点上示范转向全面推进。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要紧盯重点任务:一是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重点推进中西部地区农村户厕改造,加强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二是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统筹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重点治理水源保护区、城乡接合部、中心村等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基本消除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
三是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健全农村生活垃圾转运处置体系,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与资源化利用,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单位,建设一批区域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的设施。
四是整体提升村容村貌,全面处理私搭乱建、乱停乱放整治,加强农村广播电视线、通信线、电线的三线梳理,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实施水系联通,既水美乡村建设试点,保持传统文化,体现乡韵乡愁。
把握科学规律
夏更生指出,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把握科学规律:坚持质量优先,量力而行;坚持规划先行,先规划后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实际,精准施策,同区域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相匹配,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坚持农民主体,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建设美丽家园的内生动力;坚持久久为功,稳扎稳打,持续发力。
在此基础上,还要坚持建管用并重,着力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政策制度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
开创新局面
立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新阶段新要求,夏更生强调,要戮力同心,协作配合,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大格局,开创主动作为,各负其责,相互支撑,互为保障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新局面。
一是落实地方各级责任,五级书记一起抓。同时,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引导农民群众广泛参与。
二是发挥行业部门的作用,推动相关行业政策落实到位,形成齐抓共管,优势互补的工作合力。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加快农村人居环境领域的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的基础上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三是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多渠道、多方式、多类型参与,形成全国一盘棋,注重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纳入到东西部协作框架下,丰富帮扶内容,提升帮扶实效,共画共同富裕同心圆。
四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