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10月18日 > 总第508期 > B7 > 新闻内容
银行应以“三化”支持“专精特新”企业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宋海容

【农村金融时报】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支持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既是贯彻国家政策导向、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也是自身优化资产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笔者认为,银行应放眼长远,积极创新服务理念、机制、模式和产品,以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差异化)的“三化”服务培育和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用专业化的实力

服务“专精特新”企业

银行应通过专营机构、组建专业化团队、培育专业化队伍,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专项支持方案。

由于“专精特新”企业多为轻资产企业,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客观上存在融资短板。同时,这类企业的共性是科技含量高,拥有专利权等无形资产。如何帮助这类企业盘活无形资产,变资产为信用,增强其融资能力?这就需要银行对这类企业的科技属性、发展前景等进行相对客观、准确的研判,分析评估其风险,为信贷决策提供依据。

因此,银行必须增强自身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专业能力,培育在新一代技术领域有深入了解和服务专长的专业队伍,通过设立科技专营机构或配置专属服务团队等组织形式,提升专业化服务程度。

在金融科技技术手段应用上,银行除了积极探索推广专利权质押等贷款方式外,还要遵循收益覆盖风险的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开展投贷联动等,建立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可持续金融服务模式。

为“专精特新”企业

提供精细化支持

银行应以精细化的信贷管理与服务,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精细化服务,增强客户黏性,培育长期客户。

与传统型企业相比,“专精特新”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资金流转周期及资金占用形式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专精特新”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企业的领头雁,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金融的需求表现为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客观上需要银行以精细化的服务来支持。

在贷款审批环节,银行需要考虑这种企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优化信贷模型。在贷款额度设定上,要建立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风控模型,设定相应的体现“专精特新”企业的参数,合理确定其贷款额度。在贷款期限及贷款方式设定上,要充分考虑不同企业资金周转的特点,实现贷款期限设定与企业生产经营周期的匹配,尽可能减少期限错配。

以差异化机制

服务“专精特新”企业

银行应通过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和机制,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

从整体看,银行要从战略上设定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倾斜支持政策与优惠政策,并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其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及金融服务需求。

此外,要根据银行与“专精特新”企业合作的深度,在信贷流程、利率设定等方面有差异化激励。对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给予信贷倾斜,并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快审快贷,提高审贷效率,提升企业体验感。

从银行体系自身运作看,对基层支行在授权、资源配置方面实施差异化的倾斜政策;要强化系统内联动服务机制,激发基层经营支行拓展“专精特新”企业业务,特别是处于初创期、雏鹰阶段的“专精特新”企业,需要有差异化的考核激励机制安排,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当然,监管部门也要积极探索差异化的监管激励机制,引导银行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促进“卡脖子”问题的有效缓解。

银行在培育长期战略客户的过程中,也需要警惕对“专精特新”企业的过度营销和授信,防止过度融资对企业的副作用,避免好心办坏事,使“小巨人”因“营养过剩”而夭折。

作者单位:宁波镇海农商银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