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10月18日 > 总第508期 > A7 > 新闻内容
“保险+期货”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田耿文

【农村金融时报】

9月23日,在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这天,河南省花生“保险+期货”项目启动会在桐柏举行。自此,花生保险将由“保成本”逐步向“保价格”“保收益”转变,为河南省花生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保险+期货”是利用衍生品市场进行风险分散的新型农业保险,为补充完善传统保险的局限性所推出的一项金融创新至今,中央一号文件中已经连续6年提及相关内容,充分体现出期货市场已成为服务“三农”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保险+期货”如何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在传统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为农民收益带来不确定性,从而制约农业稳定发展;同时,传统农业保险对于价格风险的转移能力有其理论局限性。“保险+期货”由期货与保险机构融合各自风险管理优势携手完成,将保险市场中无法承担的价格风险转移到期货期权市场,既丰富了支农惠农政策工具箱,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新途径。

在河南三门峡陕州区,去年8月,省财政厅与郑商所及市县政府联合推出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涵盖72个行政村与10个农业合作社的2503户农民,共计承保16731.78亩。该项目中,金融机构共计向当地果农支付赔款1021.21万元,户均赔款4080元,相当于为陕州区果农提供每公斤苹果0.34元的直接价格补贴。

“苹果‘保险+期货’,不仅帮助大家稳定增收,还早早知道了苹果能卖啥价格。”三门峡甘山红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尚文峰说,以前都是和经销商沟通,加上经验判断来预估当年行情。现在只需通过手机屏幕轻轻一滑,就对苹果涨跌趋就一目了然。“苹果‘保险+期货’不仅为当地苹果种植户送去管理风险的工具,还将带着农民‘搭上大船闯市场’,我们还会继续参加这个项目。”

数据显示,近5年来,郑商所累计支持开展“保险+期货”试点105个,涉及棉花、白糖、苹果、红枣等品种,覆盖43个原国家级贫困县,汇集包括7万余户建档立卡户。为当地农户应对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稳定增收提供了重要保障。

据了解,郑商所今年各试点项目陆续进入启动实施阶段,预计投入1.2亿元,在新疆、甘肃、广西等8个省(自治区)继续加大“保险+期货”试点支持力度。

记者获悉,大商所推出“保险+期货”试点模式以来,已累计投入资金6.4亿元,引导54家期货公司、12家保险公司、10家商业银行开展了359个“保险+期货”项目,实现赔付超过9亿元,惠及全国27个省的近112万农户。

试点实践表明,“保险+期货”在传统保险的基础上,引入衍生品市场分散风险,是解决农产品价格类风险的必然方向,保障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种植收益,实现农产品期货期权和农业保险联动,切实保障农民的种植收益。

经过几年试点,“保险+期货”实现从价格险到收入险,从种植环节到全产业链,由单一支持到多方共担,由风险管理到促进产业化发展,由单一期货保险到形成金融合力,保障品种不断丰富、支持资金不断提高、覆盖地区不断扩展、产品模式不断创新、涉及群体不断扩大,开启保险行业与期货行业合作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与往年相比,今年‘保险+期货’被赋予的使命是发挥其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保险+期货’模式已逐步成为中国期货业与保险业为保障农民收入合作探索出的一种稳健模式。”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郑商所将通过持续提升项目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程度,确保试点项目合规有序实施,增强参保农户的参与感、获得感、满意度,让“保险+期货”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作用落在实处,在相关地区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