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9月20日 > 总第506期 > A4 > 新闻内容
第13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召开
各方共议推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一体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韦秋莹

【农村金融时报】

第13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近日在南宁举行,以“推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一体化”为主题,旨在推动各方共享新机遇,为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注入新动力。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会上指出,建设陆海新通道是加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举措,需要充分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和服务保障作用。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四个导向,聚焦一体化目标,以高质量金融供给,支持新通道高水平建设。

具体包括,坚持需求导向,一体化促进金融要素集聚。人民银行将立足陆海新通道建设需求,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和要素市场发展,用好中国—东盟两个市场两方资源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大项目重要市场主体的金融合力,共享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和成果。

坚持共赢导向,一体化推进金融开放合作。人民银行将注重加强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深化本币结算和各项跨境金融先行试点,支持广西发挥区位优势,探索加强与东盟的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更好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

坚持创新导向,一体化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人民银行将指导金融机构完善跨境金融组织体系,遵循市场规律,创新涵盖信贷担保、风险管理、支付清算等领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打造特色金融工具箱,发展绿色低碳金融,打造绿色丝绸之路。

坚持可持续导向,一体化地维护金融安全稳定。人民银行将在“10+3”及中国东盟双边机制下,加强金融管理部门联动,积极完善区域金融治理,为陆海新通道建设创造安全有序的金融服务环境,助力区域经济金融实现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秦如培在会上倡议,各方进一步携手共同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用好国家政策支持,着力推动区域金融合作一体化,完善跨境金融交流合作机制和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强化面向东盟的人民币跨境结算、货币交易和跨境投融资服务,更好地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各方进一步携手共同推动产业协作和经贸合作,充分挖掘各省的优势特色产业,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相关省(区、市)的产能合作和分工协作,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升级,推动上下游产业配套共用共建,合力培育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建立期现联动、内外连接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为金融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各方进一步携手共同推进跨区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物流金融为切入点,加大金融资源合作力度,借助国家金融基础设施力量,合理运用现代金融科技手段,建立跨区域金融合作平台,加强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畅通金融市场发展,拓宽金融服务渠道,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各方进一步携手共同加强金融监管协作,加大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对地方金融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支持,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有关省(区、市)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协作,推动政银企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推动实现跨区域金融监管的信息互享、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此次论坛达成了多项合作,签约项目1500亿元,设立实体项目5个。广西与四川、重庆、贵州、海南、甘肃、湖南、福建、宁夏、安徽、陕西等省市区联合发起面向东盟的物流金融联盟倡议。

此外,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中国—东盟大宗商品期现结合服务基地,中国—东盟跨境金融服务中心,中国银行广西分行与中银香港、泰国农业和农业合作社银行、柬埔寨加华银行、柬埔寨农业与农村发展银行、文莱佰都利银行、中国银行泰国分行、中国银行金边分行、中国银行文莱分行面向东盟跨境人民币“3+3+1”战略合作,中国光大集团东盟区域业务协同办公室等项目在论坛上启动。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