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衍水
【农村金融时报】
沙县小吃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8万余家小吃门店遍布全国。星星点点的“沙县小吃”是民营小微企业的典型画像,在带动就业、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福建银保监局指导三明银保监分局联合当地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局出台《金融支持沙县小吃产业提档升级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促进沙县小吃全产业链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方案》提出,实施“543”工作机制,助力沙县小吃产业高质量发展。
所谓“543”,“5”是指构建五组体系,打牢金融服务基础。当地金融业立足“组建小吃信息平台网、组织建立业主档案、组合产业链条、组成网格化服务、组织专场宣讲”五个维度,构建沙县小吃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掌握小吃产业资信信息、金融需求,为金融精准、高效对接小吃经济打牢基础。
“4”是解决四大难题,壮大产业发展空间。当地金融业要着力破解资金外流难题,实现营收“流回来”。比如,在小吃信息平台网嵌入银行收银系统,在系统上统一收集、清分交易资金,实现交易全流程“资金可控”;对入网小吃业主贷款降息、积极争取贴息,并与政府合作配套小吃集团配料、餐具供应打折等活动,积聚全国范围小吃业主“入网人气”;设计较高收益专项理财存款产品,实现资金“网上沉淀”。
当地金融业要着力破解“三产”小而散难题,将规模“提上来”。比如量身定制“企业成长融资服务规划”,通过供应链金融,创新“供应链+订单”“供应链+结算”“供应链+动产”“供应链+应收预付款”等融资模式,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壮大。
当地金融业要着力破解沙县小吃定位低端难题,将品牌“树起来”。比如,对于小吃产业“小升大”“差改优”“无到有”的提升需求,提供“品牌贷”“体验贷”“数据贷”“舌尖保”等“升级版”金融产品,助力小吃产业品牌化、规模化经营。
当地金融业要着力破解农民外出顾虑难题,轻松“走出去”。比如,深化“三票制”改革金融对接力度,盘活农村林地、土地、住宅要素,解决外出经营小吃业主林业资源沉睡、田地荒废、房屋老化等后顾之忧。
“3”是用好“三字”抓手,确保措施落实到位。当地金融业要在“增”上下功夫,确保小吃产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户数高于上年水平;在“减”里找空间,通过银行让利和争取政府贴息等方式,确保小吃产业融资成本明显低于普通贷款利率水平;在“督”中推进度,建立金融支持小吃产业指标监测体系,按季监测督导,确保完成“增”“降”目标。
下一步,福建银保监局将指导三明银保监分局加强督导,定期监测各银行保险机构支持沙县小吃产业发展的工作进展、目标完成情况,推动沙县小吃产业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