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岗
【农村金融时报】
——赵建军绘画的“意义”
赵建军,1967年生于山东聊城莘县。1991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2001-2002年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课程班。现为国家博物馆书画艺术研究创作中心画家、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教授。
春暖花开 136cm×68cm 纸本设色 2021年
赵建军是一位活在当下,心在前世的人。他的作品既有当代精致意简的品格,又有古时繁复笔意所建构的典雅。这就是我们不能小觑他的作品的价值和他的艺术感觉的存在,我深感理解他的作品需要有个通道,或者出口,我将其定义为“意义”。
我在此以“意义”来定义赵建军就在于他的绘画让我感到在某些方面绘画是能够闪现出了人才会有的某些先验的本质特征,譬如某种类似轮回这样的感觉。而这样的感觉又会给我们的思考带来一种与惯常绘画经验不同的体验。总之,在现代精神范畴里我们会将其理解为这是“精神与感知”有价值的增进,还有“思辨与实证”在人行为判断上有意义的抵达。
有人认为,“不难发现他的作品,大多不是描绘自然生活的表象,而是将观照中所感悟到的某种,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想象,并将自然物象重新调理组合,使画面中的形象从‘物象’转化成‘心象’,而这种心象所表达的是画家的内心世界,不能说赵建军的画是不真实的,恰恰相反,他的作品更加符合了艺术的真实,应该说他是心灵和意识的真实。”这话说得好,直指赵建军绘画中那些图像的本质。当然这里实际上还有一个潜台词——好艺术的意义是真实的。
他的画作有一种色墨相溶的特征,他将墨色当成颜色置于其中,墨不再突出,颜色也不再孤立,做到了色不碍墨,墨不抵色,他采用了降低墨色纯度的手法,使画面产生出某种色调感,舍弃了那些大水浓墨交织的毛茬,这一点就散发出了唯美、淡淡的书面感,也就是书卷气。他把笔墨处理得非常精致,将笔墨的人文传统,将沉静、深微的生命体验溶于绘画意义的思考所以他的绘画才有意境美、笔墨的现实美。
笔墨讲的是个基本功,一味在绘制中炫技,满足于浮巧小智,则会损害笔墨真正的涵纳力和真实的情感。我想赵建军的笔墨已经进入到了更成熟期,他放弃的就是对所谓笔墨“巧”的执迷。取而代之的是他画现实的物象追求一种技尽状态,是经过加工改造,更能体现他将自然物象最为本质的形象特征,精心提炼,使之变成某种符号化的艺术形象,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物都已打上了画家个性的烙印。应该说他的画是显明、独特的,是具有表现力的成熟。从笔墨的质感、线性的修辞、展现出童话般的场景,其实就是“美”和新旧的和谐。当然笔墨不可虚构,更不可编造,这就是笔墨要有它潜在的真实性,他的新旧是更尽技艺。
绘画是人的一种姿态——有关现实生活、个人尊严、思想价值和灵魂意识。绘画的最大功能大抵是为现世的人们提供一种关照和抵达内心、意会世界的途径。一个艺术家始终坚持内心真实的表达,那应该是一个艺术家基础意义的真诚。
赵建军的古意是他内心新意的出发,所以我说他是“今弦弹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