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8月30日 > 总第503期 > B6 > 新闻内容
人保财险福建省分公司 创新“保险+”服务 助力乡村走向振兴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郑长灵 通讯员 阮彬烨

【农村金融时报】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服务并深度参与其中,既是保险从业者义不容辞的使命所在,也是未来财险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

人保财险福建省分公司深入践行“人民保险、服务人民”的初心与使命,充分发挥综合实力优势,创新“保险+”服务方式,以实际行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人保力量。

创新“生态+司法+保险”机制

守护生态、强化环境综合治理能力,是促进美丽新福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人保财险福建省分公司配合古田县政府,建立县域生态环境司法、行政与保险协同保护机制,在闽江流域古田段翠屏湖区域开展生态环境污染保险,同时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开展应急救援与善后处置工作,补偿污染事故造成的损失。当损失应由责任方赔偿时,人民法院支持该分公司对责任方进行追偿。

此做法既能为生态环境污染应急处置快速提供资金,又不放任责任方,同时也为保险公司的追偿提供有利的司法环境。目前该模式已在闽江流域古田段翠屏湖区域开展,提供年保障金额1800万元。

创新“古树名木保护+保险”机制

为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人保财险福建省分公司在区域财险业中首创古树名木保险,为永泰县古树名木撑起“保护伞”。

据了解,永泰县森林覆盖率达75.48%,珍稀古树名木错落分布。该分公司与永泰县法院、县林业局合作推行全省首个“古树名木保护+保险”工作机制,先后分批为2697棵古树名木投保“财产损失险”“公众责任险”, 涉及树种多达15类。

“古树名木保护+保险”机制的运用既有利于增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和受损后的及时修复,减少当事人经济损失,同时也为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创新“县域水质预警+保险”机制

福建省三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把“小流域综合治理及环境监管能力”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持续巩固提升小流域治理成效。

人保财险福建省分公司主动投入服务当地的环境治理工作,与三明市生态环境局、金融管理局探讨,在水质预警方面引入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推出“水质指数”保险,提早介入、提早监测,助力当地水质保持优质。据介绍,目前该机制已覆盖三明大田、沙县等5个县域水域面积9530平方公里。

创新“司法+文物+保险”机制

周宁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木拱廊桥营造之乡。廊桥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极大促进了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为提升廊桥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在当地检察院的推动下,人保财险福建省分公司联合周宁县人民政府通过“司法+保险+服务”的创新模式,为县域现存9座木拱廊桥进行全覆盖投保。

该模式保障因自然灾害等意外事故造成的修复费用或原址重建的费用,保障金额达476万元。此举对于推动落实文化保护职责,并通过借助保险公司成熟的风险管控能力,提升廊桥文物的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等具有重要探索意义。

创新“乡村文创+保险”机制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创产业迎来蓬勃发展的机遇期。屏南县坚持保护和发展并重,结合实施全域化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针对屏南县文创项目,人保财险福建省分公司量身定制保险保障方案,为全县所有在文创活动中因意外事故导致的损失提供经济补偿。目前,该分公司已为文创建设中的人员伤亡支付赔款40万元,为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加大保险参与政府救助力度,促进文创工作与旅游产业融合,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农村经济转型,打造美丽乡村保驾护航。

此外,该分公司还在三明宁化等地探索红色旅游保险,助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健全文化产业体系提供保险支撑。

人保财险福建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分公司将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持续创新保险产品供给,全面打造保险服务乡村振兴的新优势,进一步提升服务的广度、深度、精度和力度,做有温度的人民保险。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