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余连斌 通讯员 蔡阳
【农村金融时报】
“过去一提到凉山,大家的印象都是自然环境恶劣、产业发展基础差、交通条件落后、基础设施薄弱。但是我的家乡德昌县却是大山里的一块珍宝,尤其这几年在我行政策性信贷资金的支持下,德昌县已成为全州各县中最具发展潜力、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农发行四川省凉山州分行信贷客户经理杨志浩骄傲地说。
德昌县地处四川第二大平原安宁河谷平原腹地,古称“凤凰城”,这里因为宽阔的河谷里孕育着特殊的自然禀赋,温度、空气湿度、海拔高度、农作物优产度、空气洁净度和森林覆盖度“六度皆宜”,但是前几年发展较为缓慢,相比同样资源禀赋闻名全省的攀枝花米易县,德昌这座小城显得“凤凰在笯”。
德昌的转变从2017年开始发生。作为凉山金融服务脱贫攻坚主力军和乡村振兴排头兵的农发行凉山州分行,与德昌县政府、企业开展三方共建,打造良好的社会经济金融环境。四年来,凉山州分行累计投放23亿元贷款,为当地粮食安全、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棚户区改造、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领域提供资金支持,为“凤凰城”在“十三五”期间蜕变腾飞打开了金融活水的源头。
一县一策
量身定制金融服务
德昌县是凉山州发展较好的区域,成昆铁路、雅攀高速、108国道及在建的成昆铁路复线纵贯南北,这里物产丰富、资源富集、宜居宜业。在全力为脱贫攻坚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作为全州唯一一家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凉山州分行坚持让安宁河流域带动全州发展的初衷不变,一盘棋规划全州山区和安宁河河谷不同地区的发展。
期间,该分行充分深挖德昌优势地区发展潜力,针对当地发展规划,从项目策划阶段提前介入,提供融资融智的“保姆式”服务,累计对接30余次,获批贷款超24亿元,并完成投放23亿元。期间,该分行在当地吸收存款仅6000万元左右,远远低于投入的信贷资金数量,是用“真金白银”在为当地发展“输血”,为当地在“十三五”期间快速发展带来了金融“及时雨”。
深耕“三农”
积极支持全域发展
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凉山州分行所支持的领域,正是与德昌县地方党政主推的项目完美契合。
“十三五”期间,该分行1.9亿元贷款支持地方粮油储备、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以及农贸市场建设,守住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3亿元(贷款资金+农发重点建设基金)投贷结合,支持德昌和平水库项目建设,该项目设计灌面10.82万亩,可为灌区内农村2.95万人、5万余头牲畜补充水量,并为下游乡镇3.27万人提供生活用水;9000万元投贷资金助力“中国·凉山凤凰城国际康养中心”项目顺利投产,项目提供620个养老床位,可解决约160人就业问题;19.1亿元贷款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支持棚户区改造、安宁河走廊、全县道路亮化美化等项目建设,一方面可以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将腾空的土地资源归集起来,进行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为城市发展拓展出新的空间。
随着农发行各项信贷资金的逐步到位,德昌县整体面貌已焕然一新。
乡村振兴
提质增效后劲十足
通过政银企的紧密配合,德昌县经济发展增速位列全州前列,成功创建全州首个“中国天然氧吧”,获评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县,“十三五”期间的工作圆满收官。
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农发行凉山州分行坚持做好金融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服务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定动作,进一步支持德昌县在高质量发展方面提质增效。目前,该分行在当地还有正在对接营销的项目5个,融资需求近20亿元,涉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产业扶贫和城乡一体化等领域,发展后劲十足。
此外,该分行在全州17个市县都落实了专人专班对接融资项目,力争成熟一个、支持一个,保障地方发展不因资金短缺而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