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磊 通讯员 曹广威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以来,山东鄄城农商银行坚守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宗旨,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做好金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地方产业提档升级,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准金融服务。
三个“100”活动
把实事办好
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自6月1日起,该行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在全行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三个“100”活动:即开展100场金融夜校活动、客户经理每人新增贷款100万元、党委班子成员帮包各战区清收不良贷款100万元。
活动开展以来,该行利用多种多样的内容和形式开展金融夜校活动,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将社保卡应用、假币识辨、防诈骗常识等金融知识带到千家万户,将国家惠农利民政策传递到老百姓心中。
截至目前,该行共开展金融夜校166场,涉及126个自然村、12个社区、6家企事业单位,对接95266名客户。
活动开展的同时,也带动了贷款投放的稳步提升,活动期间,该行共向辖内小微企业、农户等经营主体发放新增贷款1.18亿元,共清收表内外不良贷款897.56万元,做到了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
金融主力军
该行持续深化政银合作,与各镇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开展普惠金融对接会,为县域经济发展持续做好金融助力。
今年以来,该行累计投放贷款43.67亿元,其中涉农贷款34.37亿元,普惠小微贷款7.9亿元,净新增贷款10.8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的75.58%。
同时,该行加强服务队伍建设,客户经理驻村办公,将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推行“金融顾问”“普惠金融服务队”模式,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每村每月驻村办公不低于2次,利用移动办公设备,让银行柜台跟着客户的需求走,把最便捷、最贴心的金融服务送到百姓身边,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通过这种“接地气”的服务方式,为百姓解难题,出实招、办实事。
此外,该行创新研发信贷产品,充实小微企业产品体系,今年先后推出应收账款质押贷款、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收费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产品,满足企业客户多元化、特色化金融需求。今年6月,该行向菏泽华意化工有限公司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900万元,解决了该企业缺少有效担保的难题。
为沿黄乡镇的振兴发展
加大金融支持
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完成后,滩区发展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高质量发展、创业致富上来,这也为鄄城农商银行赋予了新的目标和使命。
该行制定了针对沿黄乡镇金融支持的战略规划,计划用3年时间提供10亿元的信贷资金,为滩区的振兴发展提供有力的融资保障。
同时,该行推出了“鲁担惠农贷”“安家贷”“幸福阳光贷”“创业担保贷”等“沿黄乡镇振兴系列贷”,满足沿黄乡村振兴的新发展和新需求。
截至6月底,该行已发放“鲁担惠农贷”815户、2.85亿元,“安家贷”475户、2576万元,“创业担保贷”1164户、1.8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