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韦秋莹 通讯员 罗婧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广西全州农合行切实履行乡村振兴社会责任,强化责任担当,优化服务模式,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当好服务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和“主力军”,为地方经济发展聚力赋能,打造乡村振兴“金融引擎”。
截至5月末,该行各项贷款达98.12亿元,较年初增长1.47亿元。其中涉农贷款69.99亿元,小微企业贷款30.53亿元。今年前5个月,该行累计投放各类贷款25.76亿元,其中涉农贷款14.06亿元,支农再贷款1亿元,支小再贷款1亿元。
党旗引领 为乡村振兴聚合力
全州农合行坚决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与上级部门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决策部署要求,明确主体责任,成立了以行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确保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有序推进。
同时,该行创新农村金融与地方基层治理相结合,与各乡镇签订《“党旗引领+金融先锋”助力乡村振兴共创共建合作协议》,推进“党建+金融”行动,以“金融村官”服务模式增进与农户的互联互动,推动自身业务和乡村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该行精选了116名金融先锋到274个行政村担任金融专员,以“走基层、解难题、促发展”为主题,深入各村开展金融知识讲堂、志愿服务、送文化下乡等活动,排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
今年以来,该行深入村委举办金融宣讲58次、列席村(社区)会议325次,发放金融报刊500余份,开展共建活动次数61次。
资金引流 为乡村振兴激活力
全州农合行持续创新信贷模式,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三农”发展。
该行加大对现代特色农业的支持力度,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推广“新农贷”“信用村贷款”“易农宝”等支持农村经济生产的信贷产品,支持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生态农业发展。
截至今年5月末,该行发放种养殖大户贷款“新农贷”878笔、金额1.18亿元;发放“乐农贷”农户小额信贷20930笔、余额9.62亿元;新增“易农宝”2075张、授信9506.8万元,有效对接了“三农”生产资金需求。
随着全州县域产业体系和规模逐步建立与完善,全州农合行以带活龙头企业为示范,为企业提供信贷资金。在资金的撬动与引导下,农户找到生产经营收益的新模式,鼓起了“钱袋子”。
近年来,全州农合行累计支持粮食产业种植2亿元;支持果蔬种植2.6亿元;重点支持桂林全州米兰香食品有限公司、广西徐七二食品有限公司、全州县糖业烟酒公司等地方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转型升级2.2亿元,并与人民银行全州县支行对接,用好支小再贷款额度。
今年以来,该行累计发放支小再贷款205笔、金额1亿元,支农再贷款320笔、金额1亿元。
诚信打造 为乡村振兴增动力
为满足乡村现代化金融服务需求,加大力度支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农户信用体系,营造良好农村信用环境,今年以来,全州农合行全面开启“党旗引领·金融先锋”助力乡村振兴暨整村授信工作。
辖内金融专员“走出去”,对接镇政府、村两委,依托人缘地缘优势,逐户走访,建立服务台账,对农户进行信息采集和预授信,支持农户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真正为民办实事。截至5月末,该行完成预授信7680户、授信金额4.39亿元。
同时,该行开展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工作,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信用村、信用户利率优惠的政策,为信用良好的农户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截至5月末,该行已创建信用乡镇9个、信用村128个、信用户10.21万户;发放“信用村贷款”1466笔,余额1.07亿元。
丰富渠道 为乡村振兴添助力
全州农合行持续加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网点建设,深入推进全行29个网点“智能化”转型,规范服务标准,提升客户体验。
同时,该行在全辖18个乡镇布设187个农村金融服务便民点,在社区、乡镇设置76台24小时自助服务设备,成功打造18户“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示范点”,在全辖274个村委挂牌成立农村金融联络站,让村民足不出村享受到小额取现、查询、转账等金融服务,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此外,该行强化线上线下多渠道服务,推广“农信易扫”扫码支付在乡村运用,完善乡村金融服务“支付网”;依托“利农商城”电商服务平台、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线上服务平台,优化客户体验,为“互联网+”服务“三农”创新创业注入强劲活力。
截至5月末,该行“农信易扫”收单商户达5675户;电话银行1.73万户;“新增手机银行1.03万户,新增云闪付有效户数4985户;“利农商城”销售额达64.5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