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7月05日 > 总第495期 > B8 > 新闻内容
真画一划 见其生气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陈传席

【农村金融时报】

——谈侯廷峰的画

侯廷峰,1965年生于陕西神木。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北京画院、天津工艺美院等艺术院校,师从张立辰、沈鹏、王镛诸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人文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花鸟画高研班导师、新华社书画院特聘画家、《中国书画》杂志书画院院聘画家、陕西省国画院特聘画家。

墙角仅见山茶花 46cm×128cm 纸本设色 2020年

月夜静观 136cmX68cm 纸本设色 2020年

余观现代画多矣。有创新一路,其中有的有新意,偶尔看看,也还不错;但大部分所谓创新的画,看后令人生厌。当然,那些胡涂乱抹的画,更不在议论当中。有传统一路,其中有的学不好传统的,不必议论,即使有的学传统很地道,似乎也不足观。还有“调合中西”“折衷中西”等画也如此。但也有好的,特别是学传统而深入的一路,或学传统而有新意的画,都令人百看不厌。

为什么同是学传统,有的百看不厌,有的却令人掉头不顾。为什么同是创新,同是“调合中西”,也有的好,有的不好。

原来画中有一股看不见,却能感受到的“气”。这和写文章一样,好的文章中必有一股生气,你一看就想看下去,看得也愉快;差的文章,没有气,谓之死文,你看不下去,硬看也无所谓。人有气,方为活人;人无气,乃为死人。你面对有气的活人,方能对话,面对无气的死人,如何能对话呢?你面对死文,也是无法对话的,所以,你看不下去。

画亦然,创新的画也好,传统的画也好,中西结合的画也好,必须画中有一股气,方为好画,就能看下去。无气的画谓之死画,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二中说:“死画满壁,曷如污墁;真画一划,见其生气。”你画中无气,画得再多(满壁),也象涂墙一样,而且“功愈到而格愈卑”(明·王绂语)。所以,不论你画传统、创新、中西结合,画中这气是重要的。有气的画即真画,一划,也见其生气。

侯廷峰的花鸟画中,就有一股生气,可谓生画,也就是气韵生动。画家作画有生气,是天赋,孔子谓之:“生而知之”。一个人是不是画画的材料,就看他画中有无这股气,齐白石年轻时,画笔生疏,造型构图、笔墨皆不佳,但画中却有一股气,人看了并不会厌烦,有很多的人画了一辈子画,造型、笔墨、构图,似乎皆无可挑剔,但就是无法看,就因为他的画中无气,也就不生动,死气沉沉,如何能看呢?

侯廷峰的画走的是传统的一路,且以书法用笔入画。他的书法学古人,也参考今人,但他的眼光高,能分辨出古今书法之优劣,因而他学当所学,弃当所弃。有了传统书法的功底,得悟用笔之法。他画花鸟,笔笔写出,自有功力。有了传统的功力,画自不同寻常。

他学花鸟画,也是既师古人,又师今人,无所不师,无所必师。但因他笔下有一股天生的生气,所以,他师古人,笔笔出古人,又笔笔离古人;师今人,笔笔出今人,又笔笔离今人,盖其笔下自有一股气在起作用。所以,我们看他的画,精神也会为之一动。

侯廷峰又好读书,古今画理画论,他皆熟谙于胸中,明理而知法,故其格不落于俗。

当然,侯廷峰还很年轻,他的笔墨还不可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他的底子好,学画路子正,为之不已,日积月累,前途不可限量也。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