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6月28日 > 总第494期 > B2 > 新闻内容
建阳联社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机制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陈衍水 通讯员 刘虹

【农村金融时报】

为深入探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路径,福建建阳联社助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正式落地。

日前,南平市建阳区信用工程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公布了南平市建阳区首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等级评定名单,包括“南平市建阳区山溪葡萄专业合作社”在内的2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被评为A级以上信用等级。

等级化度量信用水平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平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资金需求也逐年增加,由于农业生产经营周期长、收效慢,受自然和市场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贷款难题比较突出。

为此,建阳联社按照“信用评级指标萃取、信用得分求解、信用等级划分”思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机制。

建阳联社深入农业农村局、供销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行业主管部门,摸清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标准、发展现状、区域特点等,联合人行建阳支行、区发科局、区农业农村局等多部门实地调查,共同制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办法,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定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机制,建阳联社对其的资金支持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方式转变。

通过对符合条件的,灵活确定贷款期限,简化审批流程;对正常生产经营、信用等级高的,实行提高贷款额度、优惠贷款利率等措施,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

目前,全辖共评定信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6家,累计授信1003.5万元,利率较评定前下降240个Bp。

量化评价结果 让信用变资金

看着满棚的苦瓜、西红柿茁壮成长,东方红家庭农场场主杨某高兴地说:“建阳联社信用等级就是真材实料的金字招牌。有了它贷款容易,也不贵。”

包括东方红家庭农场在内的建阳区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共1222个,建阳联社已累计支持869个,发放贷款金额达1.37亿元。

“信用评价等级代表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水平,只有将其量化为具体的授信和利率优惠标准,评价工作才具备持续发展的基础。”建阳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陈宏文介绍。

为实现评价工作可持续发展,使评价结果得以运用,建阳联社对被评定为AAA级、AA级和A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采取提高授信额度、降低利率水平和降低贷款门槛等方式,将信用水平量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资金,为其提供实惠。

据介绍,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等级,综合其他因素核定其授信额度,单户最高授信1000万元。

同时,按信用等级高低确定不同利率优惠档次,最高可享受正常执行利率下降不少于1%的利率优惠。

下一步,建阳联社党委将继续加大对“新农”的支持力度,打造一批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和农户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争当乡村振兴的“首选银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