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松 通讯员 王小彤
【农村金融时报】
“这片土地原先种的都是小麦、玉米这些口粮,收成虽然还可以,但是作物种类决定了乡亲们收入都不高,很多人都撂荒出去打工,自从种植了金银花以后,企业收购价格高,乡亲们在家门口都能过上好日子。”河南省淅川县福森中药材种植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曹长城介绍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建成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这是农发行南阳市分行支持淅川县建设的一个金银花种植基地。该项目位于九重镇唐王桥村,种植面积1500亩,与石桥乡、香花镇、周岗乡三个黄芩、山楂及连翘种植基地一起构成淅川中药材种植基地,总面积超过35000亩,一期建设总投资18.7亿元。
目前,项目正采用“公司自营”模式运作,由淅川县支行向淅川县福森中药材种植开发有限公司发放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贷款1.2亿元,进行二期基地扩建和功能提升完善,包括基地扩建土地平整1050亩,原有土壤改良35000亩两大主要工程,并逐步完善管护用房、生产道路、桥梁板涵洞及滴灌装置等配套设施。
项目建成后,可增加向种植农户提供苗木、技术指导等服务,扩大优惠保底收购价格,辐射带动全县农民参与种植,向年产值10亿元以上、种植总面积10万亩的“双十”目标稳步迈进。
为帮助群众致富,农发行以产业精准扶贫贷款模式对该项目予以支持,整个基地的提升工程将为2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长期就业岗位,贫困人口年均收入超过2.4万元,同时为7名易地搬迁社区居民提供长期就业岗位,保障这些人员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建中药材种植基地、育中药材加工龙头、抓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是一套组合拳,福森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农户签订药材采购合同,向农户提供种苗和技术并负责收购,辐射带动订单农户1.1万户、总人数23500人,促进农户年人均增收1680元。同时通过土地流转、日常管护和盛花期采摘用工直接带动周边农户2000户、4500余人就业及增收。”农发行淅川县支行主管行长刘洋说。
企业自建基地和订单农户每年种植采摘的金银花由公司中药材加工中心统一组织车辆收购运输至厚坡镇进行集中烘干加工,随后作为原料药材优先销售给福森药业公司和福森饮料公司,产销率100%。这样一来,农户就业解决了,种植基地的销路不用愁,制药厂的优质原料更有了保障。
这片金银花海给村民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家住厚坡镇唐王桥村的唐建成就是典型代表。2014年以前,他在自家分得的六亩田地里种麦子,一年的收入只有万余元,不够养活一家人。为了生计他只得将这六亩地撂荒,外出到郑州打工,一年才能回家一次,不仅浪费了大片良田,而且根本无法照顾家里的生活。
后来,国家出台了相关扶贫政策,唐建成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被福森药业公司直接招聘到家门口的金银花种植基地上班,通过一定时间的技术培训后,从事灌溉、插秧和采花等一系列工作,每月工资收入2800元。家里撂荒闲置的自留地也流转给福森药业公司,每年获得3000元的土地租赁收入,这样一来,年收入达到4万多元。
如今,唐建成掌握了劳动技能,也增长了见识。他说,等再攒些钱,自己也创业做金银花生意,让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是他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