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余连斌 通讯员 吴昌蓉
【农村金融时报】
六月的剑门山区,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剑门山下的双旗美村,迎来了旅游旺季,游客络绎不绝。
剑门关镇双旗美村在农业银行四川剑阁县支行的金融支持下,按照“5A景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探索出了一条景村融合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近年来,该支行持续加大信贷投入,不断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发挥农行深耕县域的独特优势,为剑门山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金融赋能支持产业兴旺
走进剑阁县东宝镇的新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果园基地,道路两旁的柑橘树、李子树郁郁葱葱,绵延至山顶,蓬勃舒展的绿叶随风舞动,果园里随处可见正在修剪果树的农户。
“今年为了扩大果园种植规模,资金周转不开,多亏了农行给我发放25万元‘惠农e贷’,帮了我的大忙。”该公司负责人陈杰感激地说。
陈杰是东宝镇一名返乡创业人员。2018年,这名“80后”青年乘着“双创”政策的春风回到家乡。他瞅准家乡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成立了剑阁新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水果种植和销售。气候湿润,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良好的排灌条件等独特地种植技术,使陈杰种植的“蜂糖李”深受消费者青睐。在消费市场上,“蜂糖李”价格卖到了50元/公斤。
随着东宝果园品牌名气的打响,新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规模也逐渐扩大。今年,陈杰与其表弟杨远张将原有300亩的种植规模扩大到了1000亩。因规模扩大,机械费用增加,公司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了解陈杰的困境后,农行剑阁县支行立即组织人员上门对接,在深入了解公司生产经营及融资需求情况的基础上,向公司推荐了适宜的“惠农e贷”产品,顺利解决了公司资金周转的燃眉之急。
近年来,该支行以现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运用自身优势信贷产品,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农头化企业、种养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在农行的帮助下,耕鑫农业有限公司、翠云生猪合作社、达令家庭农场等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农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推动剑阁县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金融赋能助力生态宜居
“以前我们住的房屋是土坯房,人畜挨着住,风一吹,臭气熏天,这几年政府统一规划住房后,我们这环境、设施越来越好,好多城里人都来旅游呢。”剑阁县汉阳镇村民张阿姨一脸幸福地说。
初夏的剑阁县汉阳镇,一栋栋“紧凑型、低楼层、川北式”特色民居错落有致。雨后初晴,远山、近水、房屋、果树、农户,俨然一幅“瓜果自给、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图。这幅优美田园风光图的快速形成,离不开农行剑阁县支行2.2亿元的信贷资金支持。
据了解,剑阁县汉阳镇、公兴镇、禾丰乡等11个乡镇,在四川健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设实施下,通过拆迁还建、迁村并点、集中安置等方式,将现有农村重新规划成设施完善、功能合理、环境优美的新村。经过对项目区内土地、道路、塘库堰进行施工整理,形成“田成片、水成系、路成网”的高产农业园区。通过培育种养殖大户、引进现代农业技术、打造乡村旅游景点等,引导群众发展致富,逐步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有规模、服务运输业发展有特色、农村工业化发展有前景、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成效的幸福美丽新村,让群众既“住上好房子”,又“过上好日子”。
该项目共拆迁1698户,修建农民集中居住区共52个,集中安置1480户,复垦耕地1850余亩,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人居环境。
金融赋能助推生活富裕
“在手机上就可以?”王瑞德有点疑惑。
这是王瑞德决定办理“惠农e贷-乡村振兴领头贷”后第一次来到农行,也是与客户经理第二次见面。在大堂经理的指导下,不一会儿,王瑞德的手机就收到了一条短信,“贷款30万到账了。有了这笔钱,鸡苗就有着落了。”王瑞德开心地笑了。
王瑞德是剑阁县上寺村的村支部书记,作为村支部书记,如何带领上寺村的老百姓发展致富是他当书记以来迫切想解决的问题。经过多番了解、考察,上寺村多山地、林地,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特点,让王瑞德认定养鸡是个发展致富的路子。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带领全村养鸡致富。
说干就干,联系鸡苗,学习养殖技术,王瑞德忙得不亦乐乎。在他的带领下,剑寺村成立了梦想农业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土鸡养殖,短短几年时间,养殖规模扩大到5000余只。
然而,在今年春季,购买鸡苗却让王瑞德犯了难,自己筹措的资金只够支付租金,购买鸡苗还有20多万元的资金缺口。一筹莫展之际,农行剑阁县支行的客户经理来到了上寺村,为王瑞德带来了“惠农e贷-乡村振兴领头贷”。
“惠农e贷-乡村振兴领头贷”是农行专为服务乡村振兴而开发的新型信贷产品,根据农村行政村(社区)常职干部及致富带头人所在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给予基础授信额度,帮助地方发展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近两年,农行剑阁县支行累计投放惠农e贷1.6亿元,支持了全县500余户农户发展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