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6月21日 > 总第493期 > B7 > 新闻内容
信贷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宋烨桦

【农村金融时报】

信贷文化建设是信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并降低信贷风险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工作。随着我国银行业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意识和风险防控意识的不断加强,加强信贷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信贷文化是指信贷管理工作中久而久之形成的一种价值取向、行为规范。

信贷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银行机构的信贷文化建设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给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带来严重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业人员风险意识普遍淡薄。当前,信贷工作日益繁重,有些信贷人员在长期而繁多的信贷工作中容易弱化信贷风险意识,认知模糊,缺乏危机感,为信贷工作埋下了许多隐患。就目前的情况看,以创业为由的信贷借贷不在少数,而其创新的可实现性与可操作性因未有明确界定,许多信贷从业人员便以政策指导为依据盲目借贷或人情借贷,这对信贷风险来说无疑是一种隐患。

二是管理制度未能适应发展需要。信贷管理制度经过多年的实际摸索与总结,已经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的信贷管理制度,不断促使信贷工作健康发展。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当前的信贷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制度制约约束性不足,贷款审查、审批对部分申贷主体来说没有可执行性,距“风险为本、资本约束”的监管要求差距较大。

三是信贷文化形同虚设,虚而不实。当前信贷文化中更多的是业务激励,相对于信贷文化建设更偏重于业务的办理,没有信贷文化的引导和规范,导致信贷业务操作不规范,处理业务无准则。因而在信贷实践中,合同文本使用不正确,基本要素填写不完整、担保手续不落实等问题较为突出,为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长期重业务、轻管理,重发展、轻风险的现象之所以产生,其核心原因便是没有形成良好、健康的信贷文化,缺少核心理念的支撑。

加强信贷文化建设

为改变这种现状,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银行的信贷文化建设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树立风险意识,积极主动化解信贷风险。在风险防范上,要特别重视道德风险这一信贷风险的最大源头。不断加强对信贷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其事业心和责任心,使其树立风险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并积极主动化解信贷风险。同时培养“四个倾斜,四个控制”的信贷文化建设,即向信誉资产状况良好的优质客户倾斜;向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成长性强,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和农业产业倾斜;向高新技术产业和自主创新的产业倾斜;向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需求倾斜。控制产能过剩行业贷款;控制中长期贷款总量;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贷款并逐步退出存量贷款;控制房地产信贷总量,使信贷业务持久高效,使信贷文化健康规范。

二是依据现实要求及发展背景,调整及改进信贷管理制度。调整并改进信贷文化建设是当前信贷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实发展的实际需求、国家政策的开放鼓励,无一不给信贷文化建设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迫使信贷工作由“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转变,由外延式做大转型为内涵式做强。因而在规章制度上,要严格遵守现有规章流程,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加强贷款审查审批,健全贷后管理体系,严把审前调查、贷中审批、贷后结算三大关,让信贷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严格化融入到信贷文化中。除此以外,信贷从业人员在执行规章制度时,要恪尽职守,不走后门,不靠关系,让信贷工作透明化、公正化、公平化,助力信贷文化建设。

三是树立核心价值观,引领信贷文化建设。当前的信贷文化更多的是一种形象工程,只浮现在表面之上。究其原因便在于没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信贷工作归根于本质仍讲究收益,脱离于最终目的的信贷文化终将是纸上谈兵。因而,建设信贷文化,必须以“效益与服务相结合,收益与风险相保障”为核心诉求,只有这样,才能以信贷文化实现信贷风险的控制与趋避,达成既定目标,使信贷文化与信贷收益互为映衬,从而促进社会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最终为经济的繁荣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承担应有的责任与义务。

作者单位:宁波镇海农商银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