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姬晨熤 通讯员 余杰
【农村金融时报】
作为遵义地区服务三农、支农支小的金融主力军,遵义农信系统不断提高管理、服务、协调能力和水平,让红色精神在每一天每一项细小的工作中闪耀。
2012年6月5日,遵义农商银行在遵义市仁怀市盐津街道办梅子坳村成立第一家“村村通”便民服务站;去年11月又在枫香镇苟坝村升级推出遵义市第一家“黔农村村通普惠金融服务点”,至此,遵义农信已在全市设置“黔农村村通”银行卡助农取款便民服务点1959个,覆盖15个县(市、区)的1728个行政村,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基本金融服务。
统计数据显示,仅去年,遵义农信“黔农村村通”就办理业务800多万笔,交易金额突破100亿元。
“黔农村村通”,正改变着老区人民的金融生态和支付环境,改变着广大群众的理财观念和消费方式,成为遵义农信助力农村产业革命和服务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
在贵州省联社驻遵义市党工委书记佘传达看来,“村村通”转型升级是遵义农信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近年来,遵义农信创新“三农”金融服务平台、载体和模式,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助力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不断向民生行业和偏远地域开放,赋予“村村通”综合服务功能,让广大农民群众获得更多服务体验。
升级“村村通”,做优网络金融。遵义农信把“村村通”转型升级作为今年重点工作,宣传造势,强化后勤保障,制定考核方案,调动各方资源,按照“日常服务不出户、基础服务不出村、综合服务不出镇”的思路,提升对农户商户、党务政务、医疗卫生、村集体经济、农业产业化、商超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功能,各行社实现“一站式、多功能、综合性”升级目标,从村村通“数量覆盖”转变为服务“质效覆盖”,不断优化包括支付在内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环境。
遵义农信还开展“网点争一”活动,与信用工程和村村通转型升级工作紧密配合,与农民工金融服务和结对帮扶工作互动结合,与惠农补贴“卡折合一”和社保卡制作发放工作有效整合。
同时,遵义农信各行社推进“黔农云”客户认证、“扫码付”推广布局,提升获客、活客、留客能力,打造数字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