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田耿文
【农村金融时报】
作为扎根农村第一线的小微金融服务机构,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密切关注农业农村变化,响应国家“3060”碳中和目标和“减肥增效”号召,邀请农业领域各模块专家展开研究与试验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减排增效、农业低碳循环发展,助力实现“碳中和”。
为推进农业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量,在内蒙古东部地区,中和农信与中化农业有限公司及吉林云天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投入使用适应大田作物的有机肥料。
在内蒙古喀喇沁旗王爷府镇上瓦房村一处化肥经销点,店主包利学介绍说,由于中化农业为中和农信提供订单生产的肥料,不同于以前统一规格的快餐产品,中化农业派出一批专家来蒙东地区进行售后服务。用中和农信的化肥,只需在施肥时间间隔与施肥量上下功夫,就能实现减量增效。
根据蒙东地区土壤的实际情况,技术专家会为农户科学配置化肥施用方案,在提供有机肥的基础上,增加了微生物菌剂的配比,一亩玉米地底肥和追肥量采用中和农信提供的化肥施用方案,施用量较之前少用8斤-10斤,用肥量下降9%,而化肥利用率则提高了12%-20%,作物的最终产量增加15%-20%。
截至目前,中和农信提供的订单化肥总量达4.6万吨,施用面积预计150万亩。
为改善土壤环境,蒙东地区中和农信项目区内很多农户加入了“土壤改善”的行列。
据中化农业农技服务专家敖丽新介绍,土壤调理型菌剂等的使用,改变了现有土壤土质,提升土壤微生物多样性10%-20%,提高土壤中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等有益菌群丰度15%-30%,改善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增加土壤本身对二氧化碳的存储能力,可实现作物产量提高。
此外,中和农信还携手农业无人机企业,在内蒙古粮食种植区引入无人机植保服务,通过精准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
利用无人机实现种子播种、农药化肥喷洒,种植者能及时捕捉农田生长状态以及“作物表情”,根据大数据匹配喷洒方案,提高喷洒效率,减少农资浪费,实现农业“低碳化”。
据了解,无人机喷洒效率是220亩/时,药箱装满一次可喷淋20亩地,过去10个人多日的工作量,由一台无人机几个小时就能完成。
以大豆苗后除草剂为例,使用无人机播撒后,每垧地药剂节约量可达30%,用水节约将近600斤。
“中和农信将以‘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为导向,一方面高度重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因素在公司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将联合农业科技领域、生产领域、服务领域合作伙伴,构建农村发展新格局,助力农村走上低碳循环发展路径。”中和农信总裁刘冬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