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5月31日 > 总第490期 > A7 > 新闻内容
农信银聚力数字普惠金融 推动农村支付清算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李建菲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是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以下简称“农信银中心”)成立的第15年。日前,该机构发布了业绩“成绩单”:农信银中心目前服务包括40家省级农信机构和农商银行、1007家村镇银行、5家民营银行和1家直销银行,覆盖近8万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网点;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迄今累计处理支付清算业务超过610亿笔、金额超过70万亿元,目前系统日均处理各类支付清算业务超过6800万笔、580亿元。

作为面向“三农”的特许清算组织,15年来,农信银中心深度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党建筑基、服务为本、技术立业、创新引领”,聚焦数字普惠,践行“支付为民”,扎实做好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工作,深化金融科技与支付业务融合应用,不断推动农村支付清算服务高质量发展。

科技应用赋能

农村支付服务

为了支持农信机构“一站式”高效融入国家清算体系,农信银中心充分发挥平台枢纽作用和集约规模优势,以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为纽带,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提供统一的网络接入、技术开发和系统运维等“一点接入”金融基础设施服务,形成覆盖大小额、跨行支付、跨境支付、网络支付、票据交易、信息获取等多功能平台入口,快速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化支付清算网络,不断完善农村支付清算渠道布局。

为了强化对农信机构的技术支持能力,农信银中心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结合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支付清算业务的新需求、新业态、新场景,建设推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共享使用的网上银行、微信银行、手机银行、农信通、票据交易、云支付系统、云灾备系统等10余个系统,“聚合支付”“缴费易”“农信e支付”“e管家”等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通讯、社保等行业,缩小城乡金融服务差距,打通农村支付服务“最后一公里”。

目前,农信银云支付系统为28省(区、市)近2500家法人机构、620多万家商户提供服务;云灾备系统为16省(区、市)成员单位的50个系统提供灾备服务,持续完善农村支付服务格局。

技术创新助力

数字乡村发展

多年来,农信银中心深耕技术与信息服务,持续践行数字普惠金融。

农信银中心将金融科技创新应用于农村支付清算领域,助力农村数字经济发展。例如,协同农信机构将重要业务的需求设计、系统研发、测试上线、运行保障、市场营销等统筹连接,形成“一条龙”式、贯穿支付清算业务全生命周期的合力链;推出信息服务前置系统,打造强集成型入口平台;搭建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并取得ISO/IEC 20000认证;建设智慧客服系统,为网银、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提供智能机器人客服、智能语音导航等服务。

强本固基提升

科技服务水平

农信银中心不断提升研发测试能力,驱动数字化转型。

该机构坚持标准化、组件化、数字化,建成IT服务管理系统、农信银生产环境云平台、数据平台等多个系统;构建公共组件库,提升代码复用度,编制信息系统整体架构图,推行统一工具包,强化系统架构研发、优化效率;打造测试资产、环境、平台统筹“集装箱”,实现“开箱即用”,以“流水作业、标准化集成”逐步形成一套金融基础设施仿真工具体系并集成于云测平台;对标人民银行应用系统质量评价模型,建立测试指标体系,实现测试质量数据采集、处理、监控、预警和可视化展示,提升系统安全性和健壮性。

此外,农信银中心不断提升系统运行自动化、智能化、国产化,增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核心力。

为了深化系统运维自动化,该机构自动化运维平台实现节点扩容、批量启停、节点及单元隔离等自动化处置;为了推进应急处置场景化、智能化,该机构针对自然灾害、网络中断、系统故障和应用异常等场景,制定专项操作预案,每年多次开展桌面演练、生产实战演练、灾备切换演练;为了加快国产化进程、增强信息系统自主可控,该机构完成云支付系统、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综合业务系统等系统IPv4向IPv6升级改造,以及数据分析系统国产化数据库替换。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