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5月31日 > 总第490期 > A1 > 新闻内容
聚焦“双碳”目标 护航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郑源源

【农村金融时报】

——中国人寿财险构建全方位风险管理服务体系

漫步于绿意盎然的林间小径,呼吸着清新湿润的空气,放眼望去,竹林青翠欲滴,古树茂密参天……

福建省是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地区之一,共有森林面积1.15亿亩,覆盖率达66.8%,森林覆盖率连续42年位居全国首位。

此外,福建省也是海水养殖业和特色种植业资源丰富的区域,这些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的进程和步伐。

为响应“碳达峰、碳中和”号召,保护森林资源,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中国人寿财险福建省分公司在森林产业、海水养殖业、特色种植业等领域深入探索实践,为保护农业资源、建设生态省构建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服务体系。

首单林业碳汇指数保险试点落地

位于福建省西南部的龙岩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之一。

4月26日,全国首单林业碳汇指数保险在龙岩市新罗区落地,由新罗区政府和龙岩市金融局共同承担保费120万元,为新罗区林业产业提供2000万元碳汇损失风险保障。

龙岩市新罗区是我国重点富碳区县之一,林业总固碳量超过100万吨/年。全国首单林业碳汇指数保险落地江山镇山塘村。本报记者 郑源源 摄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新罗区江山镇山塘村的天然生态林,实地调研林业碳汇指数保险的落地情况。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所谓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浓度的过程。

森林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2/3,具有重要的固碳功能。

然而,引发森林碳汇能力减弱的灾因繁多,除了火灾、病虫害、冻灾等灾害及其他意外情况,各地碳汇能力也有所不同,又因森林固碳能力与量值看不见摸不着,一旦发生损失,很难准确核定损失情况,因此,森林碳汇相关保险在国内外长期处于空白。

“创新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随随便便做成的。”中国人寿财险福建省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林全德介绍说,“4年前,我们就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林业碳汇指数保险产品的研究和设计。”

据介绍,该分公司以国内多位专家对不同植被固碳能力的分析成果为依据,匹配当地林业历史的损失数据,建立了林业损毁与固碳能力减弱的函数模型,将森林损毁造成的固碳量损失指数化。

经过长期实地考察、研究和论证,在龙岩市林业局、财政局、金融局的大力支持下,该分公司创新开发了林业碳汇指数保险。

与传统的森林保险受益人是林农不同,林业碳汇指数保险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是当地林业主管部门,保险标的为生长正常且管理规范的生态林和商品林。

在保险期间内,由于约定的灾因和强度导致保险标的损毁,达到一定程度的林业碳汇减弱值时,保险公司按合同约定进行赔偿。

赔款可用于灾后林业碳汇资源救助和碳源清除、森林资源培育及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等有关费用支出。

出险后,保险公司还可借助卫星遥感监测损失情况,提高林业主管部门灾后森林资源救助能力和效率。

“林业碳汇指数保险,不同于传统森林保险仅对林木本身的经济价值提供基础保障,而是着眼于森林所带来的碳汇功能,对森林固碳能力、修复成本以及碳排放权交易价值提供保险保障,是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积极探索。”龙岩市林业局局长张田华表示。

林全德也表示,尽管目前林业碳汇指数保险只是试点先落地,但随着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制度和市场的建立与完善,中国人寿财险将继续完善林业碳汇指数保险产品,推进森林碳汇保险领域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去研究和实践。

气象指数保险

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除了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国第二长的海岸线也使得福建省拥有得天独厚的水产养殖自然条件。

数据显示,去年,福建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15万亿元,居全国第三。

“茫茫大海,到底养什么、损失多少,同样看不见摸不着。”据林全德介绍,传统水产养殖保险存在承保验标难、查勘定损理赔难、易发生道德风险等痛点难点。当台风、赤潮等灾害发生,将给水产养殖业造成惨重损失,养殖户迫切希望能通过保险降低经营风险。

为此,中国人寿财险福建省分公司与科技公司合作,设计研发了水产养殖台风指数保险,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中国人寿财险福建省分公司与福建省渔业互保协会联合推广。

据介绍,该产品具有“触发即赔”的特性。根据保险期间内,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对应的赔偿标准,来衡量其损失程度。理赔时无需逐户查勘定损,避免养殖户间因赔付标准不同而引发争议,也规避了道德风险,提高了保险服务水平和效率。

该产品因此获得原农业部“2017年度农业组织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奖。”

截至目前,水产养殖台风指数保险累计为福建水产养殖业提供风险保障16.11亿元,保障范围辐射全省近80%的沿海县域,累计支付赔款近5000万元。

在该产品的基础上,中国人寿财险福建省分公司还与福建省渔业互保协会探索研发了海水养殖赤潮指数保险,并于去年4月在莆田、宁德、平潭等海域试点落地,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近600万元。

“该产品属全国首创,填补了行业内赤潮保险的空白,对各沿海省份的推广提供了样本。目前,已有多个省份表示要复制这一创新项目。”林全德介绍说。

在种植业方面,中国人寿财险福建省分公司因地制宜推进“一线多品”创新工作,以县为单位设计地方特色农险产品方案,开发出茶业种植低温指数保险、农作物种植台风指数保险、农作物种植强降水指数保险等系列气象指数保险,保障范围涵盖茶叶、葡萄、百香果、中药材、枇杷、黄桃、黄花梨等特色农产品。

截至目前,该分公司已创新开发32个地方专属产品,累计为近1.5万户次农户、合作社及农业企业提供4.4亿元的低温、台风、强降水等风险保障,累计赔付800余万元,为福建地方特色农业产业“挡风遮雨”,助力福建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为支持地方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中国人寿财险福建省分公司联合寿宁县政府,曾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农户量身打造茶业种植低温指数保险、农作物种植台风指数保险。保费由地方政府承担,为贫困农户通过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提供了保障。2019-2020年,这一套“政府+保险+乡村振兴”的“寿宁经验”在宁德其他地区得以推广。

除此之外,中国人寿财险福建省分公司还将气象指数保险优势与巨灾保险相结合,在寿宁县凤阳镇开展农业气象巨灾指数保险试点工作,在财险行业率先探索农险领域巨灾保险模式。

“农业气象巨灾指数保险具备了指数型产品‘因地制宜’‘触发即赔’的特征,兼具赔款靶向灵活支出的特征。”林全德介绍,“在灾害事故发生后,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宏观调控,合理分配,用于恢复农业生产所需费用,有效破解‘无灾不能用,有灾不够用’的难题。”

截至目前,该分公司共出具农业气象巨灾指数保险保单16份,累计提供巨灾风险保障9500万元,累计支付赔款200余万元。

“农业产业发展是脱贫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农业保险作为‘护农’的保障手段,在分散农业生产经营分析、保障农民收益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林全德表示,“我们将继续在农业保险领域探索实践,为福建丰富的农业资源撑起风险保护屏障,促进当地绿色生态发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