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5月31日 > 总第490期 > A2 > 新闻内容
制造型企业原材料价格上涨 银政企需协同应对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编辑部

【农村金融时报】

近期,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创新高。为此国务院常务会议三次关注大宗商品涨价问题,要求跟踪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市场变化,做好市场调节,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

国常会提出,要实施好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普惠金融力度,落实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等政策,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

在监管部门多次“喊话”后,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出现下跌,但与2020年同期价格比较,仍处于高位。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不同行业影响程度不同,作为制造业产业链中下游的重要代表,制造型企业首当其冲成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承压方。

因此,制造型企业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需要借助政、银等多方力量。

制造型企业具有规模大、周期长、不确定性强等特点,基于风险防范和利润增长双重考虑,银行发放制造业信贷产品时,可针对不同性质的企业,在贷款抵质押方面进行创新,研发出差异性的信贷产品。

除了传统的不动产抵押、第三方担保等担保方式外,对于传统制造型企业,可以发展供应链融资;对于新兴制造型企业,可围绕知识产权、股权等新型抵质押方式,推出系列信用融资产品;对于绿色制造型企业,还可探索碳排放权、排污权质押贷款等绿色金融产品。

目前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产品类型丰富的债务融资工具,可有效满足发行人、投资人多元化融资需求。如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定向工具、公司债、企业资产证券化,以及可转债、永续债等。

制造型企业运用债券融资工具时,应结合各种债务融资工具的优缺点,选择适合自身的债务融资方式。

为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制造型企业应时刻关注上游原材料的价格,并提前判断原材料价格趋势,用好大宗商品套期保值工具。并且要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识和技巧,特别是对原材料依赖度较高的制造型企业,学会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很有必要。

期货可以双向交易,只要能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做多或做空都能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这就要求制造型企业从国内外社会经济形势来综合分析判断,随时掌握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动态。

做期货是有杠杆的,风险也很大,企业只能当作辅助性的套期保值措施,为企业正常经营保驾护航。

对于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捏造散播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促进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行为,政府职能部门应采取严厉手段,进行打击,从而保护制造型企业的利益。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