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5月24日 > 总第489期 > A8 > 新闻内容
洋铁箱里的秘密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苏顺金

【农村金融时报】

——记收藏全国最早一张红色信用社股金收据的经历

洋铁箱,就是从国外进口常用来珍藏首饰、银元、字据等珍贵物品的箱子。但在苏区时期的闽西农村,却有这么一个人,将全家性命寄托在一个洋铁箱内,将一张土纸收据与首饰、金银一起收藏。

这背后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红色历史故事。

2016年6月的一天,永定区合溪信用社主任刘全城偶然听到一位叫张洪伟的农民说,其家中珍藏着一张30年代的信用社股金收据,当即前往藕丝村桐子科张洪伟家中,寻访“信用社股金证”。

张洪伟从一个密封的洋铁箱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张发黄的土纸,最上面正中为一个五角星,星内框为一把镰刀和铁锤相互交叉,中间为黑底镂空留白的“收”和“据”两字,下方从左到右竖行书写“兹收到张初求缴来信用合作社股金大洋壹圆正此据”,落款为“永定第六区信用合作社经收人‘章予’的圆形私章 一九三〇年四月十五日给”,并盖有“永定第六区信用合作社”的竖条公章。

初次见到,刘全城立即向笔者(时任永定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汇报,本人异常兴奋,第二天就与刘全城专程到张洪伟家中,对这张发了黄的收据仔细观察,倾听这背后的故事。

苏区时期,合溪乡藕丝村位于永定、上杭两县交通要道,村里群众革命热情高涨,出钱出力出人支持共产党人干革命,张洪伟的爷爷用他太爷爷的名义购买信用合作社股金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段时间。

1929年9月,在中共永定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桐子科所在地的区委、区政府发起成立第六区信用合作社,由农民自愿入股,再以低利贷给贫苦民众,赢得贫苦农民的一致拥护。

尽管家庭贫困,张洪伟当红军的爷爷张钟有,还是拿出家中仅有的“大洋壹圆”入股信用社。

在一次随红军攻打连城坑子堡的战斗中,他所在的部队遭遇埋伏损失惨重,整个桐子科当红军的16人中,只有他一人“死里逃生”返回老家。

红军走后,桐子科又落入国民党手中,被通缉的张钟有逃难前没有忘记把股金收据小心谨慎地藏在阁楼夹层的“洋铁箱”里,直到临终时,他把“洋铁箱”的秘密告诉张洪伟的奶奶,并叮嘱她让自己的子孙将这张“股金收据”拿到相关部门,证明自己心中从未放弃对革命事业的追求。

张洪伟告诉我们,这张“股金收据”连同洋铁箱是奶奶亲手交给他保管的。

终于见到这张红军来时办的信用社股金收据,在农信社工作数十年的笔者异常激动,小心翼翼地捧着薄如蝉翼的收据,反复抚看,生怕漏掉某个细节。因为当时很多农信人都以为共产党领导的农信社是建国后建立的,现在才发现红色农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年代,股金收据就是最直接、最充分,最有力的证据。

为防该股金收据外流或破损,我也萌生了以专业方式保管“股金收据”的想法,这样可以更好地验证红色信用合作社的历史,寻找农信初心。2017年春节刚过,已调任省农信联社龙岩办事处负责人的笔者,接到刘全城的电话,告知张洪伟愿意让笔者收藏这张股金收据。

当接过这张历史价值厚重的股金收据,笔者怀着激动的心情,向张家人郑重表示,一定会好好保管,并将这段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作者为福建省联社龙岩办事处原负责人)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