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磊 通讯员 姜义飞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以来,山东省联社聊城审计中心认真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主动融入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大局,将更多金融资源优先配置到农村,致力于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截至3月末,全市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669.48亿元,较年初增加33.48亿元。其中,服务乡村振兴贷款余额121.23亿元,较年初增加14.68亿元,惠及农户7.23万户。
一个政策把实惠送给百姓
“俺们现在能发展得这么好,全靠农担贷款为我们送来了‘及时雨’。”山东团栋牧业有限公司基地养殖带头人王之栋表示。2019年,王之栋和几个人合伙建设了高标准养殖基地,没想到去年刚建成使用就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这让他们“急得团团转”。
聊城农商银行了解到情况后,很快为他们制定了融资方案,运用“银行直报”系统优势,为基地7家养殖户发放了共计380万元的担保贷款,帮助养殖户顺利渡过了难关。
“‘鲁担惠农贷’利率低,又有贴息政策,光利息钱就省了一大半,让老百姓真切享受到了国家的惠农政策。”王之栋说。
同时,聊城审计中心积极响应“提高农业信贷担保规模”的政策要求,不断推动“鲁担惠农贷”业务深入发展。截至3月末,全市农商银行发放“鲁担惠农贷”总量为2062户、10.19亿元,分别较年初增加706户、3.21亿元。
一个平台把贷款送到田间
“不到3个小时,10万元的‘富农贷’资金就到账了。”东阿县李庙村的李东胜说道。
据了解,东阿农商银行为90多名客户经理队伍配置了平板电脑,客户经理依托“移动办贷”平台可以快速办理贷款,让客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办贷效率。
据悉,聊城审计中心依靠系统科技支撑,指导辖内农商银行客户经理配齐平板电脑后,开通智慧营销系统移动客户端,加快发展线上办贷业务。截至目前,全市农商银行“信e贷”余额66.83亿元,较年初增加8.35亿元。
此外,聊城审计中心还组织成立了2100多人的红马甲金融服务队,通过移动终端开展驻村、驻厂、驻点办公,及时了解客户资金需求,并结合“无感授信”情况,帮助客户即时办理贷款业务。截至目前,该中心授信户数69.63万户,用信户数30.16万户。
一台机具把“银行”开到村里
一大早,聊城高新技术开发区贾庄村武大娘就来到了村里的金融服务站,在“农金通”机器上取了500元现金。
“去银行取钱,要跑老远的路,耽误时间还不安全。如今在村里就能支取现金,真是太方便了。”武大娘说。
据了解,贾庄村距离最近的银行网点有5公里,村民办理小额现金业务很不方便,特别是对习惯使用现金、存折的老年人来说,非常麻烦。为了做好农村基层金融服务和适老金融服务,聊城农商银行在村里设立了农村金融服务站,由村委选聘一名村民作为农金站服务人员,利用“农金通”机具为本村及周边村的居民办理现金存取、转账汇款、补贴领取、生活缴费、交易结算等基础金融业务,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
近年来,全市农商银行本着“让机具多跑腿、让信息多跑腿,让老百姓少跑腿”的原则,纷纷在农村布放“农金通”、ATM、电话POS等机具,总量达到了2.14万台。其中,布放“农金通”3374台,服务覆盖面达到了100%,基本形成了“村头银行、抬腿就到”的金融服务物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