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燕华
【农村金融时报】
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小微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巨大的多样化的信贷资金需求,需要金融机构为其提供多形式、全方位的信贷服务。但由于大多小微企业存在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很多商业银行为规避风险很少为其提供贷款,以致其长期以来一直面临融资难题。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应调整思路、扬长避短,针对小微企业“短、频、急”的信贷需求特点,设计出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产品,为之提供个性化的信贷产品服务,这样既可以在竞争中获得小微企业的认同,又可提高农商银行自身的经营效益,可谓一举两得。
农商银行在实践中应不断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信贷产品日臻完善,从而更好地为小微企业服务,促进其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农商银行应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不断提升。
首先应创新产品。农商银行要根据市场情况,不断研发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特点的产品并提供技术保障,同时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适合小微企业的银行信用评价标准和制度,并可将评级作为银行对小微企业风险评估和贷款定价的参考。
其次,应实施差别化定价。一要完善内部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小微信贷业务在客户经理考核中的占比,使小微贷款的管理成本降至最低,带动小微贷款的价格(贷款利率)下降,从而使小微信贷金融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二要根据小微企业和银行的合作情况进行差别化的利率定价,主要体现在派生业务上,如资金结算、承兑办理、负债业务合作情况等,对派生业务较好的企业适当降低利率;三是依靠政策支持,争取财政给予贴息或补助。
再次,应不断拓宽经营渠道。一是建立专门的服务机构以提供组织保障,如设置“微贷中心”,主要负责全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工作规划、市场定位、营销策略及组织推动的研究与实施,小微企业金融产品的创新推广、业务计划分解及考核评价,业务指导管理与监测分析,以及服务小微企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二是针对市场竞争情况,加强对同业的调查与分析,并高度关注和防范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紧跟商业模式、商业环境、支付渠道等方面日新月异的步伐,不断调整、完善现有的小微信贷产品,使之能可持续地为小微企业服务。
此外,应进一步精准营销客户。一是坚持“定位于小微企业”的市场策略,以利于银行自身集约利用资源、分散化解信贷风险、培育稳定客户群体和调整改善收入结构;二是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参与政府主导下的各类银企洽谈会、企业现场观摩会和项目对接会等一些公信力较强的座谈会,使小微企业更便于接受银行的相关小微信贷产品。
作者单位:宁波镇海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