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杨均 通讯员 卢小波
【农村金融时报】
“真没想到,活的山羊也能抵押办贷款。有了这笔钱,我的山羊养殖规模就可以做得更大了。”日前,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镇山羊养殖户周时江凭借养殖的360头山羊作抵押,拿到了重庆农商银行发放的30万元贷款。
缺乏足值抵质押物,一直是困扰广大农户融资难的突出问题。重庆农商银行恪守支农惠农定位,充分发挥自身资源、服务优势,先行先试、勇于探索,创新信贷抵押模式,以山羊活体作抵押,切实破解了农户融资难题。
3月18日,该行成功发放全市首笔“山羊活体抵押贷款”30万元,标志着“山羊活体抵押贷款”在重庆正式落地,这也是该行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又一创新举措。
周时江从2016年开始,就一直在武隆区仙女山镇养殖山羊,养殖经验丰富,共经营着3个养殖点,养殖了近400头山羊。近年来,他的生意越来越好,山羊养殖经营规模也越来越大。
去年,疫情严重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周时江的养殖产业也深受波及,山羊滞销,收入减少,养殖经营举步维艰。
随着全国疫情得到控制,旅游市场回暖,来当地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周时江预计游客对羊肉需求量将出现大幅增长,想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把疫情期间的损失挽救回来。但扩大规模需要30万元的流动资金,他缺乏足值抵押物,到银行融资屡屡碰壁。
重庆农商银行武隆支行工作人员在走访农户过程中了解这一情况后,随即安排专人实地走访、收集资料,并向上级单位作专项汇报,共同商讨为其破解融资难题的对策。
为了解决周时江的融资难题,该支行工作人员创新提出以山羊活体作抵押进行融资的新模式。经向该行总行和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等上级监管部门汇报,这一创新想法得到了上级部门的一致认可。
然而,以山羊活体作抵押进行贷款的做法,在重庆农商银行和重庆市银行同业均属首次,既没有标准可供参照,也没有同类案例可供借鉴。鉴于山羊活体存在监管难、权属确认难等问题,重庆农商银行经过反复商议,最终商定将山羊活体通过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办理抵押登记。如此一来,可实时查询抵押登记信息,成功破解活体抵押登记存在的法律风险问题。
随后,该支行根据山羊养殖周期、企业经营情况等特点,为周时江量身定制了“山羊活体抵押、贷款期限12个月”的融资服务方案,并为其匹配了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政策,执行优惠贷款利率。
为让周时江尽快拿到贷款,重庆农商银行提前谋划,安排专人分别做好面签、审贷、系统、抵押登记等各方面的准备,并将贷款流程及资料提前告知客户,尽量缩短业务办理时间。
同时,该行总行、支行联动,从得知周时江的情况到内部商讨、外部沟通,再到撰写调查报告、贷款审批、抵押登记,前后仅用了2天时间,便顺利完成了30万元信贷资金的发放,及时满足了周时江扩大养殖规模之需。
此次重庆农商银行在全市率先推出山羊活体抵押贷款,是该行倾力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实践,不仅为养殖农户破解因缺乏足值抵质押物而出现的融资难题,也为农村地区客户实现“活畜禽”资产化提供了有效借鉴。
“下一步,重庆农商银行将认真履行市属金融国企责任担当,切实发挥地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主力银行’作用,重点围绕重庆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健全‘三农’金融服务长效机制,强化‘三农’金融服务创新,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为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金融力量。”重庆农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