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4月05日 > 总第484期 > A6 > 新闻内容
农发行福建省分行 全方位推动重点领域各项建设进程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陈衍水 通讯员 刘晓华 翁恺悦

【农村金融时报】

“十三五”期间,农发行福建省分行围绕粮食安全、脱贫攻坚、城乡融合、农业现代化等重点领域发力,服务国家战略和“三农”发展。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农发行福建省分行信贷资产从933亿元增长到达到1780亿元,增长近一倍;共投入信贷资金2447亿元,2016-2020年年均投放额达467亿元,今年2月末各项贷款余额达1547.5亿元,较“十三五”之初翻一番。

补齐民生短板

有“全国最美家乡河”之誉的木兰溪是福建莆田的“母亲河”。

22年前开启的木兰溪全流域治理,造就了65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实现“变害为利、造福人民”。

针对木兰溪“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治理”五大系统整治,农发行福建省分行创新打造“基础设施+”信贷模式,累计审批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水环境综合治理等19个相关项目132.2亿元,投放60.9亿元。

如今,木兰溪成为全国首条全流域系统治理河流的成功典范,也成为农发行作为“水利银行”的一张名片。

建设“生态美”,服务“新福建”,福建省分行脚步不曾停歇。围绕水利工程,该分行累计审批水利项目51个、审批金额296.53亿元,投放142.62亿元;投放农发重点建设基金支持水利项目78个、投放金额61.36亿元,基金余额46.1亿元,涉及福州市内河整治、龙岩市万安溪引水工程等省重点水利项目。

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该分行通过乡村环境整治、宜居乡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乡村旅游开发等,累计审批该类项目121个、金额608.18亿元,投放402.97亿元。

永春大羽村、湄州下山村、厦门军营村……

一个个美丽乡村破茧重生,其中10个村镇列入福建首批30个“金牌旅游村”名单。

围绕城乡融合,为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该分行累计审批城乡一体化贷款项目140个、金额697.21亿元,投放295.66亿元;支持长汀“红色小上海”、云霄县医院整体迁建、连城县城区主干道综合改造工程项目等100个项目,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围绕农村路网,该分行累计投放交通贷款317.4亿元,惠及全省9个地市、60个县市区,100多条道路建设,支持省内98%乡镇完成通达三级及以上公路的“十三五”目标。

聚焦绿色生态

又到一年早稻插秧季节,一行行新插秧苗如绿色海浪在微风中摇曳。宁化河龙贡米生产基地呈现出一片繁忙有序的劳作场景。

宁化县石壁镇22个行政村、共5084亩农田通过集中改造,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这是农发行宁化县支行通过与石壁镇陈塘村结对挂钩帮扶,引导政策性金融活水,浇灌老区粮食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之一。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农发行福建省分行针对福建粮食销区特点,确保粮油购调储资金及时足额供应,保障各级储备安全。

2016年以来,该分行累放粮食购销储贷款近450亿元;帮助各类市场主体入市收购,支持“引粮入闽”“北粮南调”;年平均增加粮食供应1200多万吨,支持全省粮油供应份额六成以上;投放仓储设施贷款18.36亿元,支持大小仓库数29个;投放政策性贷款13.1亿元,支持24家生猪全产业链企业发展。

放眼蓝色海洋,农发行福建省分行通过支持临港工业、港口物流业、现代渔业、滨海旅游业、围垦退养等领域,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2016年以来,该行累计审批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贷款75.1亿元,投放37.24亿元。其中,审批并投放了全国系统首笔深海养殖渔场建设项目贷款1.7亿元,助力传统海洋产业变革,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开发。

聚焦绿色生态,支持林业全产业链发展,该分行累计审批涉及林业各类贷款项目14个,投放7.73亿元。如今,百合培育种植成为南平延平区的一项拳头产业,被誉为“中国百合之乡”。

农发行南平市分行向该产业授信1.9亿元,助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该分行还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源地——龙岩武平县发放200万元贷款,用于“全国林改第一村”捷文村花卉培育种植;创新采用“分散化输入、集中式输出”模式,审批贷款3亿元、累放5000万元,助力顺昌县国有林场成立“森林生态银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